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糖尿病人餓時怎麼辦

在糖尿病的治療中, 飲食控制是基礎療法, 使用降糖藥物是降低血糖、延緩和阻止糖尿病併發症的主要手段。 然而, 在積極飲食與藥物控制的過程中, 患者可能會因為吃的過少, 或者由於降糖藥物作用過強而誘發低血糖反應, 輕者出現頭暈、心慌、饑餓、出汗等症狀, 重者則可損傷中樞神經系統。 因此, 在糖尿病的治療過程中一旦出現饑餓、心慌、全身乏力、頭暈等表現時, 需要注意是否為低血糖反應, 最好去醫院檢測血糖。

假如患者經常出現饑餓感, 而多次血糖檢測又無異常, 就要考慮饑餓感的產生是否與飲食控制有關,

以及有無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 如果存在這些問題, 就要做好飲食調整, 原則包括:

1、主食是機體熱量的主要來源, 不能吃的過少。 應當根據個人的工作性質、勞動強度和體重等具體情況, 算出每日主食量。 一般來說, 輕體力勞動者每日主食量約為300~400克(6~8兩), 重體力勞動者每日則應達到500克以上。

2、少量多餐, 將每日飲食總量分配到4~5餐中, 白天每3~4小時進餐1次, 睡前1~2小時少量加餐, 既能避免餐後高血糖問題, 又可避免“餓得慌”現象。

3、不要單純吃素, 而要葷素搭配。 注意控制動物脂肪, 但不可少了植物油, 瘦肉和魚蝦也可適當吃一些, 這樣可以延緩胃排空速度, 避免時常產生饑餓感。

4、進餐時多吃一些蔬菜, 餐後還可吃點含糖量低的水果,

以增加“飽腹感”。

5、聯合應用口服降糖藥物和胰島素或者勞動強度大時, 患者需要在身邊備一些糖果、餅乾和含糖飲料, 一旦出現“饑餓感”就吃一兩塊餅乾, 喝上幾口飲料, 既可以減輕“饑餓感”, 避免“餓得慌”, 又可防止誘發低血糖反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