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講述 肩周炎的病因

在中醫的理論上, 肩周炎的病因分為外因和內因兩個因素;外因包括:六淫、勞損、外傷, 內因則包括:肝腎虧損、氣血虛衰、內傷七情, 以下是詳細介紹, 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1、外因

(1)六淫:系指風寒暑濕燥火等自然界不正常的氣候變化, 在人體抵抗力低下、超過人體的 適應能力時, 侵入人體引起疾病。 六淫邪氣可單獨致病, 亦可兩三種邪氣相兼致病。 在肩周 炎, 則多與風寒濕邪有關。 素問·痹論》說:風、寒、濕三氣雜至, 合而為痹也。 其風氣勝者 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 又說陽氣勝者為熱痹。

(2)勞損:中醫勞傷又稱勞損,

多由長年累月慢性損傷所引起, 不僅損傷了氣血筋骨, 也因不 運動而致氣滯血凝, 是關節痹痛的重要致病因素。 《素問·宣明五氣篇 》說 久視傷血, 久臥 傷氣, 久坐傷肉, 久立傷骨, 久行傷筋, 是謂五勞所傷。 視、臥、坐、立、行為人體正常生理 活動, 如太過即超出生理限度, 則成為致病因素。 《 呂氏春秋·本生篇 》說:出則以車, 入則 以輦(古代的一種轎).務以自佚(自己求舒適而失去運動的機會), 命之曰招蹶(四肢痹蹶) 之機。 指出人體不運動也可導致痹證的發生。 《理傷續斷秘方》說:勞損筋骨, 肩背疼痛。 說明勞損是肩背疼痛的原因。

(3)外傷:多見於勞動和運動中, 姿勢不當, 用力過猛, 肢體受到挫、閃、扭、捩外力, 造成 肩關節的損傷, 輕則皮肉受損、瘀血蓄積,

重則筋傷骨斷、關節脫臼、腫脹疼痛, 由於出血滲出 、肌肉痙攣, 日久導致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粘連, 關節活動障礙。 《張氏醫通》:或因提掣重物, 皆致痹痛的記載, 說明外傷是肩周炎的發病原因。 唐代藺道人也指出跌僕損傷骨折後瘀血不散、 筋膜失養為關節痹痛的原因, 其《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指出:手足久損, 筋骨差爻, 舉動不能可造成關節活動功能障礙。

2 、內因:

(1)肝腎虧損:肝藏血、主筋, 具有貯藏血液和主筋肉運動的功能。 肝血充盈, 才能使肢體的筋 得到充分的儒養, 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 腎主骨, 主生髓。 腎藏五臟六腑之精氣, 其充在骨。 腎 貫脊骨而生髓, 骨髓充盈於骨腔之內, 又營養骨體, 以促其發育壯實。 所以骨的生長、發育、修復 均依賴腎臟精氣的營養和推動。

五旬之人由於肝腎虧損, 不能儒養筋骨, 抑或長期勞損, 或肩部露 臥著涼, 寒凝筋膜, 而致筋骨運動不靈, 關節伸屈不利, 而致肩周炎的發生。 《素問·上古天真論》 說:七八肝氣衰, 筋不能動, 天癸竭, 精少, 腎臟衰, 形體皆極。 在肝臟發生病變時, 則筋病叢生 , 可發生筋痿、筋軟和筋攣等多種病變。 《素問·痿論》:肝主身之筋膜, 筋膜幹, 則筋急而攣, 發 為筋屢。

(2)氣血虛衰: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和營養物質, 由脾胃生化而成。 人體的皮肉筋骨、臟腑需 要氣血的供養, 才能進行各種生理活動。 《素問·五臟生成篇》說:肝受血而能視, 足受血而能步, 掌受血而能握, 指受血而能攝老年之人, 脾胃虛弱, 氣血生化功能減退,

造成氣血虛衰, 傳輸功能 失調。 外不能充養四肢肌肉, 內不能灌溉五臟, 日久將出現肌肉萎縮, 四肢疲憊, 舉動無力。

《靈 樞·本神篇》說:脾虛則四肢不用。 筋骨關節長期缺乏氣血的儒養, 則可造成筋攣肉縮、關節僵硬、 屈伸不利, 多見於偏癱所致的肩周炎

(3 )內傷七情:喜、怒、憂、思、悲、恐 、驚稱為七情, 是人體正常的精神活動。 如果人體長期 受到精神刺激或突然遭受到劇烈的精神創傷, 超過人體正常的調節範圍, 就會導致情志發生異常, 使 內臟氣機生紊亂而致病。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有: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之 說, 指出情志所傷, 多累及相關的臟腑。

除此之外, 情志為病還影響內臟的氣機, 使其功能活動發生 紊亂。

《素問·舉痛論》說:百病生於氣也, 怒則氣上, 喜則氣緩, 悲則氣消, 恐則氣下, 驚則氣亂。 內臟功能的失調, 也可導致某些情志的改變。 如《靈樞·本神篇》說:肝氣虛則恐, 實則怒。 心氣虛 則悲, 實則笑不休。 也指出了髒氣虛實不同, 亦可導致情志的改變。 中醫認為七情的異常, 可以影 響人的正常精神活動, 造成筋肉關節疾病的發生, 與現代醫學認為肩周炎的發生和人的精神心理因素有 關的觀點相一致。

通過對肩周炎的病因, 我們可以看出很多潛在因素都有可能引發肩周炎, 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做好預防工作。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