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拇外翻患者出現錘狀趾的原因是什麼

拇外翻患者的第2趾常出現畸形, 即為錘狀趾, 可使足部疼痛進一步加重。 為什麼拇外翻患者容易出現錘狀趾呢?

錘狀趾一般是指足趾近側趾間關節屈曲攣縮, 使趾蹠關節保持過伸狀態, 並有時伴有脫位、遠端趾間關節中立或背伸的一種畸形。 此種現象好發於除拇趾以外的其餘4趾, 但以第2趾多見。 趾蹠關節腫脹疼痛和關節不穩定為臨床的主要症狀。

正常足部結構緻密, 楔骨間和蹠骨間有堅強的韌帶連系, 但第1楔骨與第1蹠骨比其他的連系較弱, 易受外界因素影響而出現畸形。 當站立過久、行走過多,

或經常穿尖頭高跟鞋時, 會對腳趾造成擠壓、摩擦, 並破壞了原本3個立足點的功能, 致使行走時的全身重量落在足部前端。 這樣第1楔骨和蹠骨所承受的負荷就會加大, 當承受壓力超過25%時, 就會使第1蹠骨向內移位, 引起足側弓和橫弓塌陷, 導致第1、2蹠骨間夾角加大, 而形成拇外翻。 第1蹠骨頭在足內側形成一骨贅, 可使拇外翻進一步加重, 第2趾被拇趾擠向背側, 位於拇趾之上, 趾蹠關節過伸而形成錘狀趾。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