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患者在平時生活中, 可能我們的接觸不多, 但確確實實是真實存在的一個群體, 他們由於先天性的一些身體缺陷, 生活上會有很大的困難。 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 一定要對這種疾病的症狀有一定的瞭解, 否則一旦我們自己的親人朋友面對這種病, 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由於患者血漿中缺乏某種凝血因數, 患者的血管破裂後, 血液較正常人不易凝結, 因而會流去更多的血。 體表的傷口所引起的出血通常並不嚴重, 而內出血則嚴重得多。 內出血一般發生在關節、組織和肌肉內部。 當內臟出血或顱內出血發生時,
關節出血在血友病患者中是很常見的, 最常出血的是膝關節、肘關節和踝關節。 血液淤積到患者的關節腔後, 會使關節活動受限, 使其功能暫時喪失, 例如膝關節出血後患者常常不能正常站立行走。
淤積到關節腔中的血液常常需要數周時間才能逐漸被吸收, 從而逐漸恢復功能, 但如果關節反復出血則可導致滑膜炎和關節炎, 造成關節畸形, 使關節的功能很難恢復正常, 因此很多血友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殘疾。
由於每個凝血因數的基因都是一串複雜的序列, 即使是同一種類型的血友病患者, 相應基因也有所不同, 因而其凝血因數的活性水準也不同, 據此可將血友病患者分為重型、中型和輕型。
重度血友病患者的血漿中所缺乏的凝血因數的活性程度達不到正常人的3%, 一個月內可數次出血, 出血常常在沒有明顯原因的情況下發生, 稱為自發出血。 關節出血很普遍。
中度血友病患者的因數活性程度為正常人的3%至6%, 他們的出血常常由小創傷導致, 例如運動損傷。 關節出血一般在外傷後發生。
輕度血友病患者的因數活性程度為正常人的6%至25%, 一般只在外科手術、拔牙或嚴重外傷後出血不止。 關節出血較少。
以上就是對血友病的症狀進行了相應的介紹。 血友病是一種遺傳學疾病, 出現病理特徵是從人出生之後就開始的, 因此的話, 完全預防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我們能夠及早的發現血友病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