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徵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復發作,可導致關節內軟骨和骨的破壞,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殘廢.血管炎病變累及全身各個器官,故本病又稱為類風濕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在髖關節起病少見,出現髖關節炎時,病人上、下肢及其它關節常有明顯的類風濕性病變.類風濕一般累及雙側髖關節,病人多為15歲以上的男青年.患者可有食欲減退、體重減輕、關節疼痛、低熱等前趨症狀,常伴有晨僵,隨後關節腫脹.當關節日趨腫脹嚴重時,疼痛也趨於嚴重,關節局部積液,體溫升高開始活動時關節疼痛加重,活動一段時間後疼痛及活動障礙明顯好轉.關節疼痛與氣候、氣溫、氣壓變化有相連關係.局部有明顯的壓痛和肌肉痙攣,逐漸發生肌肉肌力減退,常有自發性緩解和惡化趨勢相交替的病理變化過程.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全身性疾病,除關節有病理變化外,逐漸累及心、肺、脾及血管淋巴、漿膜等臟器或組織.病人可有類風濕皮下結節,常見於尺骨鷹嘴處及手指關節背側,在身體受壓部位也可以見到.X線表現可有關節間隙狹窄或消失,髖臼突出,股骨頭骨質疏鬆、萎縮,閉孔縮小 ,關節呈骨性或纖維性強直.化驗檢查可有輕度貧血,血細胞增高,血沉加快,類風濕因數陽性.關節滲液的纖維蛋白凝固力差,滑膜和關節組織活檢呈典型的類風濕病變.有時類風濕性髖關節炎可合併股骨頭壞死,其原因可能是類風濕本身造成關節軟骨的破壞,滑膜炎症,影響股骨頭血運,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為治療風濕所應用的激素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