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皮肌炎的輔助檢查方式

在對很多皮肌炎患者的走訪調查中發現, 很多的皮肌炎患者都是等到病情嚴重的時候才想起要去治療皮肌炎, 這就是為什麼皮肌炎治療週期會這麼長的原因。 那麼, 皮肌炎的輔助檢查 下面咱們一起解答吧。

皮肌炎患者的血象通常無顯著變化, 有時有輕度貧血和白細胞增多, 約1/3病例有嗜酸性粒細胞增高, 紅細胞沉降率中等度增加, 血清蛋白總量不變或減低, 白球蛋白比值下降, 白蛋白減少, α2和γ球蛋白增加。

肌電圖改變

呈肌原性萎縮相, 常見的為失神經纖維性顫動, 病變肌肉示失神經現象,

呈現不規則不隨意的放電波形, 罹患肌肉不是全部肌纖維同樣受累, 其中多半有正常的肌纖維散在。 輕用力時呈短時限的多相運動單位, 最大用力時呈低電壓干擾相多波增加。

免疫學檢測

1.DM/PM患者血清中可檢測出兩類自身抗體。

直接抗肌肉及其成份的抗體

Wada等用高度純化的肌漿球蛋白經放射免疫測定, 發現PM患者的血清中肌漿球蛋白抗體的陽性率為90%, 其他結締組織病患者未發現此抗體。 Nishikai等發現肌炎中患者的肌紅蛋白抗體的陽性率為71%, 其他結締組織病患者低於15%, 正常人則未發現。

抗核抗體和細胞漿抗體

LE細胞約10%陽性, 抗核抗體約1/5~1/3病例陽性, 核型主要為微小斑點型。

a.抗J0-1抗體:抗原為組胺醯tRNA全成酶, 抗胞漿抗體, PM中陽性率為30%~40%,

DM中<5%, 兒童型DM中罕見。 亦可見於重疊綜合征尤其伴有乾燥綜合征患者。 其間質性肺部疾患密切關聯。

b.抗Mi-2抗體:Mi-2抗原為一核蛋白, 約8%病例陽性, 兒童型DM及伴惡性腫瘤的DM偶見。

c.抗PM-1/PM-Scl抗體:抗原為核仁蛋白, 陽性率為8~12%, 亦可見于與硬皮病重疊的病例。

d.抗PL-7抗體:即抗蘇氨醯tRNA合成酶抗體, 肌炎患者中陽性率為3%~4%。

e.抗PL-12抗體:即抗丙氨醯tRNA合成酶抗體, 陽性率為3%, 在非肌炎患者中抗PL-7和PL-12抗體均屬罕見, 兩者與J0-1抗體相關的疾患為同一亞類肌炎。

f.肌炎患者中發現的其他細胞漿抗體有①Fer抗體;②Mas抗體, 兩者均屬罕見;③Ro/SS-A抗體和La/ss-B抗體, 肌炎患者的陽性率通常為7%~8%, 常見於與其他結締組織病重疊的病例;④抗U1SmRNP抗體, 在DM/PM患者中陽性率為10%~15%。

2.其他免疫學檢查結果

約1/3患者C4輕度至中等度降低,

C3偶爾減少, 有報告DM瘵遺傳性C2缺陷。 有的病例CIC增高。

直接免疫螢光法測定病變肌肉中毛細胞血管壁特別是兒童病例顯示有IgG、IgM和補體沉積, 但在病變皮膚皮損局灶性真皮表皮交界處可見局灶性Ig和C沉積。 但無連續性沉積, 與SLE不同。

尿肌酸排泄量增加

正常情況肌酸的合成過程首先是精氨酸將脒基轉移給甘氨酸而成胍乙酸, 其次是胍乙酸接受蛋氨酸的甲基成為肌酸, 在肝臟內合成, 大部分由肌肉攝取, 以含高能磷酸鍵的磷酸肌酸形式存在, 其中高能磷酸鍵在磷酸肌酸激酶的催化下可轉移給二磷酸腺苷而生成三磷酸腺苷, 當三磷酸腺苷合成增加時, 一部分磷酸即可通過逆向反應而儲存在磷酸肌酸中。

肌酸在肌肉內代謝脫水形成肌酐以後從尿中排出。 在發育期、婦女月經來潮前後和老年人可有生理性肌酸尿, 但其24小時排出總量不超過每千克體重4mg。 患本病時由於肌肉的病變, 所攝取的肌酸減少, 參加肌肉代謝活動的肌酸量亦減少, 形成肌酐量因之亦減少, 血中肌酸量增高而肌酐量降低, 肌酸從尿中大量排出而肌酐排出量卻降低。 皮肌炎患者24小時肌酸排出量甚至可高達2g。

以上就是皮肌炎專家向您針對皮肌炎做出的相關回答, 希望對我們的皮肌炎患者有幫助, 同時針對皮肌炎多加留意。 俗話說有病治病, 沒病防身, 皮肌炎專家建議皮肌炎患者還是及時前往專業的皮膚科醫院進行檢查, 以便對症治療皮肌炎,

同時生活中的預防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過以上的介紹, 大家對皮肌炎的輔助檢查應該有所瞭解, 最後祝患者早日康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