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 家長們是怎樣與自己的小孩相處呢?在與孩子朝夕相處的日子裡, 親子衝突不可避免, 為了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在處理親子衝突時, 我們可就既需要技巧, 也需要智慧啦!下面是我與兒過招的幾點小體會, 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 歡迎點評哦!
技巧一、以退為進
晚飯後, 俊浩從書包裡翻出一盒未來星的甜牛奶, 說是他同學送給他的, 嚷嚷著要喝。 我考慮到剛吃好晚飯, 他的咳嗽尚未痊癒, 且他白天已經喝過三盒牛奶, 便好言相勸說:“你白天已經喝過三盒牛奶了, 這盒還是留到明天再喝吧!”誰知小子並不買帳,
沉默了一會兒, 我說:“那你喝吧!你儘管喝, 我不阻止你!反正喝多了牛奶壞細菌會越來越多, 只要你不怕壞細菌咬你你就喝吧!”小子歪著腦袋不服氣地說:“喝牛奶又不會有壞細菌的。 ”我說:“喝一盒牛奶是不會有壞細菌啊, 喝多了可就難說了, 你要不信你就喝吧, 就像在外婆家一樣, 你要喝多少飲料, 吃多少零食都請自便, 反正生病的又不是我。 ”愣了愣, 小子狡辯:“那我現在不是不咳嗽了嗎?”“是啊, 但是你前幾天是不是咳嗽了, 還發燒了?這都是因為你喝多了飲料,
孩子們都有逆反心理, 有時候你不要他做的事情, 他偏要做, 就是跟你杠上了, 這時候我們怎麼辦?不妨嘗試以退為進, 沒有了威逼利誘的放手, 考驗的不只是我們的說服力, 更是孩子的判斷力, 一舉兩得, 何樂而不為呢?
技巧二、先發制人
輪滑回來經過餐廳, 兒子看到了放在餐桌上的牛奶, 勾起肚子裡的饞蟲, 盯著牛奶自言自語地說:“哎呀, 我真的好想喝牛奶呀!”正在洗臉的我聽到兒子的聲音馬上警覺, 平靜地說:“嗯, 寶貝看到牛奶很想喝, 可是卻沒有喝, 這說明寶貝的自製力越來越強呢!”兒子聽到我的這句話,
在孩子還只有想法, 沒有行動的時候, 我們先發制人, 提早說出孩子想法, 並給孩子積極暗示, 孩子就會不知不覺地朝我們期望的方向改變, 這樣也就輕易地避免了一場親子衝突了。
技巧三、感同身受
兒子學輪滑摔了一跤, 從他身邊經過的陽陽突然惡作劇地在兒子頭上拍了一下, 這讓原本就比較委屈的兒子更加氣憤, 坐在地上不滿地朝我大叫:“媽媽, 陽陽打我的頭, 好疼啊!”兒子平時經常摔跤, 而且很多時候都是故意摔的, 這次陽陽出手並不重, 兒子的反應卻很強烈, 我知道他需要關心的不是頭, 而是心。 那一刻突然想起了不久前聽張博士的課學來的一句話,
接納孩子的情緒, 這是我們多次提到的話題, 但是如何更好的接納, 我覺得感同身受這四個字能給予更好的詮釋。 如何感同身受, 並讓孩子感覺到我們的感同身受呢?不妨試試張博士的經典語錄:“你是說……你覺得……嗎?”把這句話套用了與孩子的親子溝通中, 你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