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肝臟要如何解毒

肝臟解毒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化學作用:有氧化、還原、分解、結合和脫氨等作用, 其中結合作用是一個重要方式。 毒物與葡萄糖醛酸、硫酸、氨基酸等結合後可變為無害物質, 由尿中排出。 體內氨基酸脫氨以及腸道內細菌分解含氮物質時所產生的氨, 是一種有毒的代謝產物, 氨的解毒主要是在肝內合成尿素.隨尿排出體外。 當肝功能衰竭時血氨含量升高。

(2)分泌作用:一些重金屬如汞, 以及來自腸道的細菌可經膽汁分泌排出。

(3)蓄積作用:某些生物鹼如士的寧及嗎啡可蓄積於肝臟, 然後逐漸小量釋放,

以減少中毒程度。

(4)吞噬作用:肝靜脈竇的內皮層含有大量的枯否氏細胞, 有很強的吞噬能力, 能吞噬血中的異物、細菌、染料及其它顆粒物質。 據估計, 門靜脈血中的細菌有99%在經過肝靜脈竇時被吞噬, 因此, 肝臟的這一濾過作用的重要性是極為明顯的。

許多激素在肝臟內經類似上述方法處理後失去活性, 如類固醇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等。 某些肝病患者可因雌激素滅活障礙而在體內積蓄, 引起性徵的改變。 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滅活障礙可引起鈉和水分在體內瀦留。

解毒功能經常受年齡、性別、晝夜節律、營養狀態、饑餓、妊娠、內分泌及遺傳因素等影響。 例如新生嬰兒容易發生氯黴素中毒, 原因之一是肝內生物轉化酶系發育尚不完善;老年人對氨基比林、保泰松等轉化能力較差,

故用藥後藥效較強而副作用也較大。 氨基比林在男性體內半壽期約13.4小時, 而女性只有10.3小時, 說明女性對氨基比林的轉化能力強。

某些外源性物質(如農藥、毒物)或親脂性藥物可使肝內藥酶合成顯著增加, 從而對其他藥物的代謝能力增強, 稱為酶的誘導作用。 目前已知至少200多種藥物和化學物質具有酶誘導作用, 如苯巴比妥、利福平、安體舒通等。 藥酶誘導作用有時可造成藥物性肝損傷或化學致癌。

有些藥物可通過抑制藥酶, 使另一藥物的代謝延遲, 藥物作用時間延長和加強, 稱為酶的抑制作用。 微粒體酶的專一性不高, 多種藥物可以作為同一酶系的底物,

因而出現各種藥物對藥酶的競爭性抑制, 如保泰松可抑制甲磺丁脲的代謝, 而增強其降血糖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