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紫癜是以毛細血管炎為主的變態反應性疾病, 病因尚不清楚, 可能由於某種致敏原引起的變態反應所致, 但直接致敏原尚不明確。 起病前常有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經1~3周潛伏期後發病。
過敏性紫癜主要表現有皮膚紫癜, 胃腸症狀, 關節腫痛及泌尿系統症狀。 多見於5歲以上小兒。 發病較急, 除有發熱、食欲不振、噁心, 嘔吐等一般症狀外, 主要表現有皮膚紫癜、胃腸症狀、關節腫痛及泌尿系統症狀。
1.關節腫痛者可用阿司匹林。
2.腹痛者可用鎮靜劑, 如魯米那等,
3.消化道出血者, 量少時限制飲食, 量多時禁食, 亦可用普魯卡因作靜脈封閉, 用8~15毫克/公斤·日加入10%葡萄糖200毫升中靜脈滴注, 7~10日為一療程。
4.有感染者, 尤其是鏈球菌感染時, 可用青黴素等抗菌素控制感染。
5.有腸寄生蟲者, 須待消化道出血停止後驅蟲。
6.有病灶者, 如齲齒, 鼻竇炎, 扁桃體炎等應徹底治療。
7.一般可補充維生素C、P或鈣劑等。
8.出血量多, 引起貧血者可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