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得了腎病該不該做腎活檢?

病理診斷必須做腎活檢

腎穿刺活檢全稱為腎穿刺活體組織檢查法, 就是通常說的腎穿刺或腎活檢。 目前臨床常用的方法是在B超引導下, 利用穿刺槍從腎臟獲取微量腎臟標本後, 在顯微鏡下觀察腎組織學變化。

腎臟病的完整診斷通常包括三部分:①臨床診斷, 如慢性腎炎、急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狼瘡性腎炎等;②病理診斷, 如系膜增生性腎炎、新月體腎炎、IgA腎病、膜增生性腎炎、膜性腎病、局灶節段硬化性腎炎等;③腎功能評價, 如慢性腎功能不全氮質血症期、尿毒癥期等。 臨床診斷和腎功能評價都可以通過症狀體征和化驗確定,

但病理診斷則必須通過腎穿刺活檢獲得。

病理診斷決定治療方法

腎炎的診斷為什麼一定需要病理診斷才算完整?這是因為僅有臨床診斷是初步的、不全面的, 相同的臨床診斷可能有不同的病理改變。 例如, 臨床表現為腎病綜合征的慢性腎炎, 病理卻可以多種多樣, 包括系膜增生性腎炎、IgA腎病、膜增生性腎炎、膜性腎病、局灶節段硬化性腎炎等。

不同病理改變其治療原則可以完全不同, 如果僅按慢性腎炎的臨床表現治療, 可能造成一部分患者無效、延誤治療時機、治療過度等不良後果。 因此, 腎活檢得到的病理結果可以指導治療。

通過病理觀察, 有經驗的腎臟病理醫生, 往往還可提出腎臟疾病是否是繼發性改變,

指導臨床醫生尋找原發病。

此外, 有的輕微鏡下血尿或少量蛋白尿患者心理負擔沉重, 做了腎活檢確定病變確實輕微, 則可減輕沉重的心理壓力;而許多臨床表現輕微的患者經腎活檢證實病理改變並不輕, 迅速制定治療方案或修正原有方案, 控制腎炎的發展, 可保持腎功能穩定。

病理改變決定疾病預後

病理表現不同, 預後也是不一樣的。 病理診斷還可判斷是急性腎衰還是慢性腎衰、腎功能損害是否有逆轉的可能?而且, 慢性腎炎一旦進展到尿毒癥, 病理診斷對確定患者是否適合接受腎臟移植也有重要參考意義。 重複腎活檢還可以觀察治療效果, 從而修正治療方案。

腎活檢受益大於“受傷”

腎活檢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腎炎患者當然都應該接受這項特殊檢查。 但一聽到要在腎臟上穿一針甚至幾針, 有些患者和家屬非常擔心, 這豈不是讓腎臟舊病未愈又添“新傷”?

其實, 這種顧慮完全可以消除。 首先, 醫生是在充分掌握病情之後, 根據適應症和禁忌症決定患者是否採用腎活檢。 在人體兩個腎臟中, 大約有100多萬個腎單位, 而腎穿刺僅取其中15~30個腎單位, 是微不足道的, 與化驗抽血是同樣道理。 另外, 腎臟具有良好的貯備力和修復能力, 穿刺的針眼可以迅速止血修復。

其次, 近半個世紀來, 腎活檢穿刺設備和穿刺技術不斷提高, 如今已經相當成熟。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彩超即時引導下自動活檢槍法, 穿刺醫生可以在螢幕上看到少血管腎臟區域,

扣動板機即可完成, 穿刺迅速, 安全可靠, 成功率高。

而且, 穿刺過程中, 為了避免穿刺所引起的出血, 醫生會要求患者練習俯臥位、短暫憋氣及臥床排尿(腎穿後需臥床24小時);術前需要化驗出血時間、凝血時間, 血小板計數及凝血酶原時間, 如有出血傾向和高血壓則需要控制後再行穿刺。

可見, 腎活檢雖然是一種創傷性的檢查方法, 但安全性很高, 不會加重腎臟的損害。 受益明顯大於“受傷”。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