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致HUS的病人至少因腎臟疾病隨訪一年, 他們從1個月到18歲不等, 平均隨訪了4、4年。 12%的病人死亡或發展為終末期腎病(ESRD), 25%的HUS倖存者有長期腎臟後遺症。
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2003;290:1337-1344, 1360-1370, 1379-1381)上的兩項研究說, 許多因腹瀉引起溶血性尿毒性綜合征(HUS)存活下來的兒童可能有遠期腎臟後遺症, 而用志賀氏毒素吸附劑基本上不能改善病情。
腹瀉引起的HUS是兒童急性腎功能衰竭的最常見原因, 通常是因為小腸感染了產生志賀氏毒素的大腸埃希氏桿菌。 為確定本病腎臟的遠期預後, 加拿大安大略省倫敦健康科學中心的加格(Amit X、 Garg)和同事對49個研究的資料進行了meta分析。
這些研究包括18個國家的3476名病人, 腹瀉致HUS的病人至少因腎臟疾病隨訪一年, 他們從1個月到18歲不等, 平均隨訪了4、4年。 12%的病人死亡或發展為終末期腎病(ESRD), 25%的HUS倖存者有長期腎臟後遺症。 疾病嚴重性與不良遠期後果直接相關, 比如, 中樞神經系統事件的發病率, 如昏迷、癲癇發作、中風與ESRD的死亡危險相關, 開始發病時需要透析者遠期預後也更差。
那要最大程度地減小兒童腹瀉致HUS的嚴重性能做些什麼呢?在另一個研究中, 美國紐約Schneider兒童醫院的特拉奇曼(Howard Trachtman)和同事通過檢測一種新的吸附志賀氏毒素的藥物――加拿大SYNSORB生技有限公司生產的SYNSORB Pk(該藥通過損害毒素吸附在內皮和上皮受體位點上的能力而有效)——來解決這個問題。
該藥無效可能與大腸桿菌如何吸附腸壁和釋放毒素有關, “大腸桿菌可能吸附得非常之緊, 以致它直接把毒素釋放進腸道的微循環, 因此沒有多少漂浮的毒素供SYNSORB吸附”, 相關評論的作者西格勒(Richard L、 Siegler)告訴路透社記者, “我認為需要把重點放在大腸桿菌感染病人如何預防HUS上”, 比如, 被動免疫將來可能減少這些病人患HUS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