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什麼是黃疸型乙肝

黃疸型乙型肝炎的整個病程一般分黃疸前期、黃疸期和恢復期三個階段。 黃疸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
黃疸前期從患者開始有症狀到出現黃疸這段時間, 約為數日至2周。 起病時患者常感畏寒、發熱, 體溫38℃左右, 少數患者可持續高熱數日。 更為突出的症狀是全身疲乏無力、食欲減退、噁心、嘔吐, 尤其厭惡油膩食物, 上腹部堵脹滿悶, 尿黃似濃茶水, 大便較稀或便秘。 在這階段因個體差異、患者表現複雜多樣易被誤診, 應特別注意, 如有的患者表現為上呼吸道炎症, 類似感冒。 有些患者可伴關節酸痛而被誤認為風濕病。


所謂黃疽是指血清膽紅素含量超過了正常範圍, 從而引起鞏膜及其他組織出現的黃染現象。 膽紅俗代謝過程中, 先後產生兩種膽紅素, 即間接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 無論何種膽紅素升高, 都可能引起黃疸。 黃疽最容易出現的部位是鞏膜、黏膜、血管、皮膚等處。 因這些組織富含較多的彈性蛋白, 後者與膽紅素有較強的親和力。 如果只有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標準而患者未表現鞏膜、皮膚的黃染稱為隱性黃疸;只有皮膚等部位的發黃而血清膽紅素不升高者, 稱為假性黃疸。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 肝臟是體內最大的“化工廠”, 間接膽紅素生成後必須運到肝臟進行轉化後排泄。 肝臟如出現炎症或其他病變,
其轉化及排泄膽紅素的過程出現障礙引發血清間接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同時升高, 患者迅速出現尿色加深, 鞏膜、皮膚發黃等體征。 黃疸前後出現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狀即所謂的黃疸型肝炎。 此種黃疸又被稱為肝細胞性黃疸。 因此, 黃疸出現與否, 是肝臟受累或出現病變的一個重要體征, 但出現黃疸者未必都是肝炎。 臨床上把因紅細胞過度或過量破壞引發間接膽紅素升高而出現的黃疸稱為溶血性黃疸, 又叫肝細胞前性黃疸。 有時又可因為膽囊或膽管部位的病變, 如結石、腫瘤、炎症等疾病導致膽紅素排泄漳礙, 引發血清直接膽紅素升高而引發黃疸, 稱為阻塞性黃疸, 又叫肝細胞後性黃疸。
由此可見, 廟床引發黃疸的病因和病種較多, 不能籠統地認為都是病毒性肝炎所致。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