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血糖降太快失明了 糖尿病是成人致盲首要原因

眾所周知, 糖尿病會引起眼底視網膜病變, 而最近卻有一位吳阿婆, 好不容易把血糖降了下來, 眼睛卻看不見了。 經眼科醫生檢查後發現, 其原因是降血糖降得太快, 反而加劇視網膜病變。

吳阿婆今年65歲, 患糖尿病十餘年。 去年體檢時發現眼底有少量出血, 但視力還行, 所以也沒有繼續檢查治療。 一個月前, 她經常出現乏力、口渴, 自查血糖發現高得嚇人, 自行加大降血糖藥物用量, 血糖很快降到了正常水準, 但左眼突然看不見了。 到醫院檢查發現, 眼底出血, 診斷為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左眼玻璃體出血。

吳阿婆覺得很奇怪, 明明血糖很快控制好了, 為什麼突然看不見了呢?

專家解釋, 其實眼底病變一旦出現, 短期控制血糖幾乎沒有作用。 如果在較短時間內快速降低血糖, 反而可能加重視網膜病變。 因為血糖下降後, 視網膜血流量減少, 而視網膜血管自動調節能力改善較慢, 就會導致缺血加重。 想要預防糖尿病眼病病變, 最好的方法就是早期控制血糖, 長期持續地把血糖控制在較好、平穩的水準上, 對於防治視網膜病變有積極意義。

與西醫的診斷和檢測方法相比, 部分患者會服用中藥治療。 中藥雖有改善眼內微循環, 幫助眼內出血吸收的作用, 但當眼內病變達到一定程度後, 只能延緩症狀, 並不能阻止病變的進展。

她強調, 一旦發生糖尿病性的眼部併發症, 即使控制血糖, 全身狀態有所好轉, 也不能使眼部的病理過程逆轉, 必須配合眼部治療才能使病變穩定。

據瞭解, 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的嚴重併發症之一, 也是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發病5到10年後, 如果血糖長期控制不佳, 眼底就會逐漸產生病變。 視網膜病變初期一般沒有眼部自覺症狀, 偶爾會出現眼睛疲勞。 隨著病情發展, 可有不同表現, 如出血、水腫、滲出, 嚴重者新生血管生長, 玻璃體大量出血, 或出現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及牽拉性視網膜脫離, 可致視力嚴重損害。

因此, 專家提醒, 糖尿病患者確診後要進行全面檢查, 平時要定時監測血糖,

每年體檢, 每三個月查糖化血紅蛋白, 防止血糖失控。 眼部併發症方面, 尤其需要做眼底檢查, 發現視網膜病變要及時治療, 控制病情發展, 以免因血糖波動或其他系統病變導致失明。 而且, 無論視力有無改變, 均應接受定期的眼部檢查:血糖控制穩定的患者, 每半年散瞳檢查一次眼底;血糖控制不穩定的, 每三個月檢查一次。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