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胃痛的藥物貼敷療法

胃痛是指以胃脘部近心窩處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證。 又稱胃脘痛。

胃痛藥物貼敷療法一

貼敷部位:足三裡、天樞、陰陵泉、中脘、上脘、胃俞、脾俞、大腸俞(圖一、圖二、圖三、圖四)。

藥物組成:白芥子、細辛各15g, 甘遂、延胡索各4g, 生薑汁、麝香各適量。

製備方法:上藥共研為細末, 用生薑汁調和成花生仁大之藥丸, 藥心放少許麝香, 用4cmx4cm膠布固定。

操作規程:敷貼於足三裡、天樞、陰陵泉、中脘、上脘、胃俞、脾俞、大腸俞穴上。

操作間隔:每次選貼6穴, 交替使用。 每日l次, 至愈為止。 敷貼1~2日即可見效。

主治:胃脘痛。

胃痛藥物貼敷療法二

貼敷部位:中脘穴(圖二)。

藥物組成:郁金12g, 大黃8g, 元明粉6g, 梔子6g, 香附6g, 黃芩6g。

製備方法:將上藥共研細末。

操作規程:敷貼胃脘處, 繃帶包紮固定。

操作間隔:每日換藥1次。 用藥3~5日即愈。

主治:胃脘痛。

胃痛藥物貼敷療法三

貼敷部位神闕穴(圖一)。

藥物組成:巴豆3粒, 胡椒粉3g, 公丁香3g, 大棗(去核)10枚, 薑汁適量。

製備方法:將前3味藥共研為細末, 加入大棗共搗爛如泥, 再將生薑汁調和搗爛如材備用。

操作規程:用時取1塊如蠶豆大藥泥, 攤於紗布中央, 敷於臍上, 外以膠布

固定。

操作間隔:每日換藥1~2次, 10次為1個療程。 一般敷藥1~2個療程, 即獲良效。

主治:虛寒性胃痛。

胃痛藥物貼敷療法四

貼敷部位:神闕穴(圖一)。

藥物組成:防風、白芷、龍涎香、細辛、蒲荷腦各10g。

製備方法:上藥共研為細末,

用時取適量調為糊。

操作規程:用時敷於肚臍上, 以塑膠蒲膜或膠布固定, 痛止藥去。

操作間隔:一般用藥1次即可止痛。

主治:胃痛。

胃痛藥物貼敷療法五

貼敷部位:上脘、中脘、足三裡(圖一、圖四)。

藥物組成:當歸30g, 丹參20g, 乳香、沒藥各15g, 薑汁適量。

製備方法:將諸藥研碎為末, 加姜汁調成糊狀。

操作規程用時取藥糊分別敷貼於上脘、中脘、足三裡穴上。

操作間隔:每日3~5次。 用藥1~2日即可取得良效。

主治:胃痛。

胃痛藥物貼敷療法六

貼敷部位:胃俞、腎俞穴(圖二)。

藥物組成:鮮毛茛15g, 紅糖適量。

製備方法:將鮮毛茛除去葉、莖, 留鬚根, 清水洗淨, 陰乾, 切碎, 加入紅糖(約3%), 共搗如泥糊。

操作規程:將上述泥糊裝入青黴素空瓶的橡膠蓋凹內, 然後敷于胃俞、腎俞穴上。

15分鐘後, 待患者感覺局部有蟻爬感, 進而產生灼燒感時, 即可將藥去除。 局部起泡後勿刺破, 待其自行吸收。

主治:十二指腸潰瘍引起的胃痛。

胃痛藥物貼敷療法七

貼敷部位:中脘或脾俞(雙)。 (圖一、圖二)。

藥物組成:生附子、巴戟夭、炮薑、炒茴香各30g, 肉桂21g, 黨參、白術、吳茱萸、炒白芍、白茯苓、高良薑、甘草各15g, 木香、丁香各12g, 沉香末9g, 麝香lg, 香油、黃丹各適量。

製備方法:將前14味藥粉碎, 再將香油加熱至沸後, 入粉碎藥炸枯, 過濾去渣, 繼續熬煉藥油滴水成珠為度。 加入黃丹, 對入麝香、沉香末攪拌均勻, 攤成膏藥備用。

操作規程:用時可將膏藥溫化, 趁熱貼於中脘或脾俞(雙)穴。

操作間隔:3日換藥1次。 兩側交替使用, 可連續較長時間敷貼。 一般用藥60日可取得良效。

主治:十二指腸潰瘍引起的胃痛。

胃痛藥物貼敷療法八

貼敷部位:胃脘痛處。

藥物組成:大黃、梔子、郁金、香附、延胡索各30g, 薑汁適量。

製備方法:將上藥共研為細末, 用姜汁調和成糊。

操作規程:敷於胃脘痛處。

操作間隔:每日1~2次, 痛止停用。 一般用藥1~2日即可止痛。

主治:脾胃氣滯痛。

胃痛藥物貼敷療法九

貼敷部位:胃脘疼痛部位。

藥物組成:枙子20g, 生薑5g, 白酒適量。

製備方法:將上藥搗碎研爛, 加白酒調和成糊。

操作規程:用時取適量敷於疼痛部位。

操作間隔:每日1次, 3~5次為1個療程。 一般用藥1個療程可獲滿意療效。

主治:胃熱型胃脘痛。

胃痛藥物貼敷療法十

貼敷部位:神闕穴及中脘穴(圖一)。

藥物組成:蓽茇、延胡索、丁香、肉桂各15g, 黃酒適量。

製備方法:上藥共研為細末,

貯瓶備用。 用時每次取藥末20~30g, 加入黃酒調和成糊。

操作規程:用時塗敷患者神闕及中脘穴上, 蓋以紗布, 以膠布固定。

操作間隔:每日1次, 敷至症狀消除為止。 一般用藥5~10日即愈。

主治:虛寒性胃痛。 症見胃脘疼痛, 畏寒喜暖, 口不渴, 喜熱飲。

胃痛藥物貼敷療法十一

貼敷部位:臍周及疼痛處(圖一)。

藥物組成:川椒、公丁香、吳茱萸、細辛各5g, 青鹽250g。

製備方法:前4味藥共研為細末。

操作規程:將細末納入臍中;再取青鹽炒燙, 分裝若干布袋, 熱熨臍周及疼痛處, 鹽袋涼則更換。 若疼痛劇烈, 出冷汗者, 加腋中、氣海及背部腧穴。

主治:胃脘痛。

胃痛藥物貼敷療法十二

貼敷部位:臍部(圖一)。

藥物組成:蓽茇、乾薑、甘松、山奈、細辛、白芷、肉桂、吳茱萸, 艾葉各50g。

製備方法:上藥研為末,做成兜肚。

操作規程:用時覆於臍部。

主治:胃寒疼痛。

胃痛藥物貼敷療法十三

貼敷部位:神闕,肝俞(圖一、圖二)。

藥物組成:吳茱萸12g,丁香1.5g,黃連2g,黃酒適量。

製備方法:諸藥混合研為細末,用時取藥末10g,加黃酒炒熱。

操作規程:分別貼於臍中(神闕)、肝俞,外加膠布固定。

操作間隔:每日換藥1次。

主治:胃痛吐酸。

胃痛藥物貼敷療法十四

貼敷部位:神闕穴(圖一)。

藥物組成:黃芩、黃連、梔子各9g,白芍、甘草各15g,金仙膏l貼。

製備方法:將方中前5味藥共碾成細末,貯瓶備用。

操作規程:用時取藥末適量,以涼水調和成膏狀,塗於臍內,外用金仙膏封貼。

操作間隔:每2日換藥1次,病癒方可停藥。

主治:熱性胃痛。

製備方法:上藥研為末,做成兜肚。

操作規程:用時覆於臍部。

主治:胃寒疼痛。

胃痛藥物貼敷療法十三

貼敷部位:神闕,肝俞(圖一、圖二)。

藥物組成:吳茱萸12g,丁香1.5g,黃連2g,黃酒適量。

製備方法:諸藥混合研為細末,用時取藥末10g,加黃酒炒熱。

操作規程:分別貼於臍中(神闕)、肝俞,外加膠布固定。

操作間隔:每日換藥1次。

主治:胃痛吐酸。

胃痛藥物貼敷療法十四

貼敷部位:神闕穴(圖一)。

藥物組成:黃芩、黃連、梔子各9g,白芍、甘草各15g,金仙膏l貼。

製備方法:將方中前5味藥共碾成細末,貯瓶備用。

操作規程:用時取藥末適量,以涼水調和成膏狀,塗於臍內,外用金仙膏封貼。

操作間隔:每2日換藥1次,病癒方可停藥。

主治:熱性胃痛。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