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多動症家長怎麼來判斷 不同時期表現竟不同

大家都知道, 注意力缺陷、衝動和多動是兒童多動症最常見的症狀表現, 它是普遍存在于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心理障礙之一。 下面我們看看兒童多動症的表現有哪些?

多動症的表現

多動症的實際發病時間多半是在幼兒時期, 有的甚至早在嬰兒時期, 但其嬰兒多動症求醫就診的年齡多數為6至12歲。 此時孩子已經進入學校學習, 課堂紀律要求嚴格, 使其症狀更為突出, 從而引起父母的焦慮不安和學校老師的關注。

兒童多動症的表現因年齡段不同而各異。 有半數以上的患兒早在新生兒時期就會出現興奮、多動和睡眠障礙;到幼兒時期往往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活躍,

整天動個不停, 但多半無目的性, 而且情緒不穩定, 常常帶有沖性。

上小學後, 大多數患兒的注意力分散, 學習困難, 成績低劣。 他們在課堂上常常坐不安寧, 不能認真聽講, 小動作不斷, 還常出怪聲, 與同學爭吵, 甚至發生鬥毆, 以致很少有知心朋友。

到中學階段, 其“多動”症狀開始有逐漸減少的趨勢, 此時仍然存在學習困難, 不能按時完成作業;與同學相處狀況欠佳, 極少數孩子還可能出現違反社會秩序甚至是犯法行為。

多動症誘發因素

家庭因素

不當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是多動症的危險因素之一, 粗暴的教育方法、過度放任或過度保護均有可能成為多動症的引發因素。

飲食因素

有研究發現兒童過多食入含鉛食物, 體內血鉛水準過高可能和多動、注意力不集中有關, 有可能是多動症的潛在病因。

精神發育受損或成熟延遲

此類兒童行為較幼稚, 動作笨拙, 協調性差。 孩子的母親在孕期或圍產期時併發症較多。

生物化學及代謝因素

研究證實, 多動症兒童中樞單胺類受體(一種神經介質, 起傳遞大兒資訊的作用, 是與精神活動密切相關的化學物質)更新較慢, 也有研究發現, 維生素缺乏或某些食物添加劑或色素所致的代謝紊亂與兒童多動行為有關。

文化因素

有很多人都喜歡高音調、快節奏的音樂, 而且經常在電視上收看一些勁歌熱舞、打打殺殺的場面。 而這些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

會對孩子的大腦產生嚴重的刺激, 很容易出現腦部功能紊亂的現象。

教育因素

不良的教育方式也會導致兒童多動症。 很多家長和老師對兒童並沒有一個正確的教育方式, 要麼太放縱, 要麼太嚴苛, 不適當的教育方式能夠讓患兒出現逆反、自卑的心理, 太大的壓力對疾病有一種誘發作用。 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定不要偏執於某一點。

兒童多動症怎麼辦

首先要充分理解好動是兒童的共性, 對待他們不必過分嚴厲, 只要將其活動控制在不過分的範圍內即可。 教育方式要因勢利導, 循循善誘, 注意加強對他們注意力的培養, 強調按時作息, 生活規律化。 然後可用行為療法,

一般以提供獎賞性條件反射療法為主, 對患兒的非多動行為進行強化, 以此減輕多動行為的發生頻率。

其次説明父母改變養育方式, 通過定期諮詢, 重點介紹不同年齡階段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 正確教養方法和具體的養育措施。 第四可用藥物治療, 應在醫師指導下慎用。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