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寶寶發燒了 患兒需要查血常規嗎

寶寶發燒應該如何降溫呢?寶寶一旦發燒對於孩子的影響極大, 嚴重會燒壞大腦。 那麼寶寶發燒應該怎麼辦呢?試試這幾種降溫方法。

寶寶發燒怎麼辦

1、藥物退燒

新生寶寶退燒藥主要有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 一般以水劑較溫和, 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撲熱息痛的糖漿, 如小兒美林糖漿、小兒百服甯滴劑等, 阿司匹林錠劑退燒效果也好, 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 例如水痘或流感, 阿司匹林可能引發雷氏症候群, 寶寶不宜使用。 栓劑用來塞肛門, 由直腸吸收, 效果快速, 寶寶拒絕吃藥時也能退燒, 非常方便,

但用量應取少量, 密集使用容易退燒過度, 體溫陡降, 或是反復刺激肛門, 造成腹瀉。 打退燒針, 是最不安全的, 有的寶寶甚至過敏休克。 退燒的方法很多, 一定可以降溫, 家長不必一時性急, 因小失大。

2、改變環境

將寶寶置於空氣流通的陰涼處, 適當減少衣服和蓋被, 注意不宜將寶寶緊緊抱在大人懷中, 以免體內熱量不易散發, 如夏天將寶寶置於空曠房間內, 可有利於寶寶的熱度下降。

3、毛巾濕敷

用溫毛巾擦寶寶四肢, 或用濕毛巾敷額部, 幫助退熱。

4、脫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 表示需要散熱, 可以少穿點衣物。

5、用退熱貼

有助於散熱, 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 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 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

使用退熱貼也可以, 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 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寶寶發燒要查血常規

大多數血常規都是先抽血培養出了細菌再來證明孩子是否細菌感染, 但抽血操作、存儲時血樣也可能被體表或體外的細菌污染, 即便沒有污染, 血裡培養出細菌也並不意味著一定會發生嚴重的感染, 比如拔牙後短期內血培養陽性很常見, 但出現全身感染症狀的並不多。

同樣, 抽血去培養, 結果沒有長出細菌, 同樣不能就說沒有細菌感染, 因為抽血的時機, 血樣的存放和培養方法等都可能影響結果。

所以, 對於判斷是否存在細菌感染, 即便是血培養這樣的所謂“金標準”,

依然存在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問題, 但不能據此否認血培養在判斷細菌感染上的意義。

判斷一項檢查是否有意義, 應該從這項檢查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來分析, 判斷結果更多的是概率大小的問題, 而不是有或者無的問題。 對於有局限性的感染, 比如皮膚上長了大的癤腫, 或者明顯紅腫滲液傷口的, 這種明顯是細菌感染才有的症狀, 自然不需要再靠血常規來判斷是細菌還是病毒感染。 同樣, 如果你根據臨床症狀已經診斷一個孩子為普通感冒, 明確為病毒感染, 自然也不需要常規做血常規來鑒別。

怎樣預防嬰兒感冒

講衛生, 避免發病誘因。 環境污染和被動吸煙等, 都是上呼吸道感染的誘因, 應注意防範。

不要給寶寶穿太多衣服。

判斷寶寶衣服穿多了還是少了, 不能以寶寶手腳的冷熱來決定, 這是因為寶寶手腳的血液比其他臟器相對較少, 一般來說寶寶手腳溫熱無汗說明衣服合適。

避免交叉感染。 少帶寶寶去人多擁擠的場所, 回家後要洗手。

增加寶寶室外活動的時間和次數。 多帶寶寶出去曬太陽, 呼吸新鮮空氣, 增強寶寶抗病能力。

保持通風。 密閉的空氣, 會降低寶寶的抵抗力。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