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 其對身體的傷害較大, 會直接影響到人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造成頸椎病的因素有很多, 頸椎病的生理和病理解剖的過程也是相當複雜的。
下列因素在頸椎病的產生和復發過程中均起著重要的作用, 也可以算是頸椎病的誘發因素:
一、頸椎退行性改變。 這與年齡有一定的關係, 一般進入中老年後, 隨著年齡增長、頸椎間盤、頸椎產生退行性改變, 是形成頸椎病的主要因素。 因此, 中老年人身體的保養工作一定要做好, 要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 適當的鍛煉筋骨也是很好的。
二、慢性勞損。 這個情況多是因為平時工作過於辛苦勞累造成的, 是一種長期的超限負荷的結果, 如睡眠時枕頭過高或者過低、工作姿勢不當、不適當的體育鍛煉。 其導致的慢性損傷都可以造成頸椎、椎間盤、頸椎關節的退行性變, 平時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能透支身體, 注意儀錶姿勢。
三、外傷損傷。 這也是頸椎病的一個主要誘因, 生活和工作中的意外事故或者不正常的牽引和推拿等, 都會導致頸部出現運動性損傷、撞擊傷、挫傷等, 會加劇頸椎的退行性變導致頸椎病的產生和復發。
四、風寒因素。 這個主要是環境因素造成的, 如氣候潮濕、寒冷、生活環境長期處於潮濕等也會誘發和加重頸椎病。
五、不良生活習慣。 長時間的低頭工作、打麻將、看電視, 尤其是躺在床上或者側臥在沙發上閱讀書報, 使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的狀態, 頸後肌肉及韌帶超負荷就會引起勞損, 加重了頸椎的退變和損傷, 使頸椎病過早的產生。
五、咽喉部炎症。 咽喉部炎症是頸椎病的重要易患因素之一, 咽喉部的細菌、病毒等炎性物質, 可擴散到頸部肌肉、韌帶及關節, 使這些組織發生痙攣、收縮、變性、肌張力下降、韌帶鬆弛, 破壞了局部的完整性與穩定性, 最終引起頸椎內外平衡失調, 導致頸椎病的發生。
六、代謝因素。 由於各種原因所造成人體代謝失常者, 特別是鈣、磷代謝和激素代謝失調者, 頸部韌帶肥厚鈣化、骨贅生物產等病變影響到椎間孔變窄、神經根受壓、脊髓和主要血管受壓時,
七、精神因素。 情緒不好往往使頸椎病加重, 而頸椎病加重或發作時, 病人的情緒往往更不好, 很容易激動和發脾氣, 頸椎病的症狀也更為嚴重。 因此, 平時一定要注意保持情緒穩定, 避免出現太大的波動, 這樣對身體健康是有利的。
八、先天因素。 各種先天性畸形, 如先天性椎體融合、顱底凹陷、椎管狹窄等情況都易於誘導頸椎病的發生, 這些因素, 是很難人為可以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