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寒束肺:猝然聲音嘶啞, 惡寒發熱, 無汗, 或兼見咳嗽不爽, 鼻塞, 流清涕, 咽癢, 舌質淡, 苔薄白, 脈浮緊。 治宜辛溫解表, 常用三拗東加味。
2、外寒內熱:俗稱“寒包火”。 證見惡寒發熱, 無汗或少汗, 咽痛, 口渴, 咳嗽, 有痰不爽, 舌質紅苔薄黃, 脈浮滑數。 治宜表散風寒, 兼清裡熱, 常用麻杏石甘東加味。
3、風熱閉肺:發熱, 惡風, 咽幹, 咽痛, 咳嗽, 有痰不爽, 舌邊尖紅, 苔薄白微黃, 脈浮數。 治宜辛涼解表, 常用桑菊飲合銀翹散。
4、痰熱壅肺:多由外感風寒, 失於表散, 熱邪入裡, 熏灼津液為痰, 或嗜食厚味, 淤酒過度, 積熱在裡, 煉液為痰所致。 證見面赤,
5、燥熱傷肺:證見聲嘶音啞, 鼻乾, 咽幹, 口渴喜冷飲, 周身燥熱, 乾咳無痰, 或咯痰少, 黏稠難出, 或帶血絲, 胸痛, 舌質紅, 苔黃而乾, 脈細數。 治宜清熱潤燥, 常用桑杏湯、清燥救肺東加減。
6、肝肺氣滯:突然音啞, 常由情志拂逆而誘發, 兼見心煩易怒, 或喜怒無常,
胸悶不舒, 喜歎息, 舌質黯淡, 脈弦。 多見於青中年女性。 治宜養肝寧心, 常用甘麥大棗東加味。
7、瘀血阻絡:音啞日久, 而兼見舌有瘀斑瘀點、胸悶, 女性病人兼見月經不調或痛經, 脈澀, 聲帶檢查見充血、肥厚、結節等病變。 治宜活血化瘀, 常用會厭逐瘀湯。
8、肺腎陰虛:久病聲音嘶啞,
9、脾肺氣虛:勞倦氣虛, 聲音逐漸嘶啞, 兼見疲乏無力, 氣短懶言, 食少, 便塘, 自汗, 舌質淡, 邊有齒痕, 脈弱。 聲帶檢查見聲帶閉合不全, 或聲帶鬆弛者, 乃氣虛不能鼓動聲音。 治宜益氣健脾, 常用補中益氣東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