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是以多飲、多食、多尿, 身體消瘦, 或尿濁, 尿有甜床為特徵的病證。 正如《外台秘要·消中消渴腎消》篇引《古今錄驗》說:“渴而飲水多, 小便數, 有脂, 似麩片甜者, 皆是消渴病也。 ”又說:“每發即小便至甜”, “焦枯消瘦。 ”本證主要是由於素體陰虛, 加之長期過食肥甘厚味, 致使脾胃運化失職, 積熱內蘊, 化燥傷津, 或長期精神刺激, 導致氣機鬱結, 進而化火, 消爍肺胃之陰津;或為房室不節, 勞欲過度, 損耗陰精, 導致陰虛火旺, 上蒸肺胃。 基本病機是陰虛為本, 燥熱為標, 病變的臟腑重點在肺、胃、腎, 而以腎為關鍵。 本病遷延日久,
西醫的糖尿病、尿崩症、精神性多飲等屬於本病的範疇。 但目前上要是指糖尿病。
(一)問診要點
通過問診, 瞭解病人是否有多飲、多尿、多食、消瘦、乏力的症狀。 有症狀的病人全天任意時刻的血糖多≥ 11.1亳摩爾/升200毫克/分升), 或空腹血糖≥7.8 毫摩爾/升(140 毫克/分升), 即可診斷為消渴病, 無症狀的病人, 則要通過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來確定有無消渴病(糖尿病),
本病是以多飲、多尿、多食、消瘦、乏力為主要症狀, 臨床上可根據症狀的側重不同, 將本病分為上、中、下三消。 口幹多飲者為上消, 多食易饑者為中消, 多尿或水腫者為下消。
(二)上消分型問診
肺熱津傷
問診:病人可有煩渴多飲,
治法:清熱潤肺, 生津止渴。 方用消渴方加味。 若煩渴引飲, 脈洪大, 乃肺胃熾熱, 耗損氣陰之候, 可用打虎加人參湯, 以清泄肺胃, 生津止渴, 或用西洋參泡水。
(三)中消分型問診
胃熱熾盛
問診:病人可有多食易饑, 形體消瘦, 大便乾燥, 或有口舌生瘡。
治法:清胃泄火, 養陰增液。 方用玉女煎加黃連、梔子。 如大便秘結不行, 可用增液承氣湯以潤燥通腑。
(四)下消分型問診
1.腎陰虧虛
問診:病人可有尿頻量多, 混濁如脂膏, 口幹唇燥, 舌紅, 脈沉細數。
治法:滋陰固腎。 方用六味地黃丸加味。 如見煩躁, 失眠, 遺精, 舌紅, 脈細數, 可加黃柏、知母、龍骨、牡蠣、龜板。 若尿量多而混濁者, 加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 蠶繭。 若伴困倦、氣短、舌淡紅者,
2.陰陽兩虛
問診:病人僅有小便頻數, 混濁如膏, 甚至飲一溲一, 面色黧黑, 耳輪焦幹, 腰膝酸軟, 形寒畏冷, 陽痿不舉, 舌淡苔白, 脈沉細無力。
治法:溫陽滋腎固攝。 方用金匱腎氣丸加覆盆子、桑螵蛸、金櫻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