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周圍炎是指肩關節及其周圍的肌鍵、韌帶、鍵鞘、滑囊等軟組織的急、慢性損傷或退行性變, 產生無菌性炎症, 從而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礙為主症的一種疾病。 本病又名“五十肩”、“凍結肩”、“漏肩風”、“肩凝症”、“肩痹”等, 本病體力勞動者多見, 女性略多於男性。 中醫認為肝腎不足、氣血虛損, 筋骨失於濡養, 加之長期勞累, 又因肩部露臥受涼, 寒凝筋膜而致。 日久則筋脈粘連, 不能活動。 故氣血虛損, 血不榮筋為內因, 風寒濕邪侵襲為外因。
主要症狀
*多繼發於肱二頭肌腱鞘炎, 或上肢外傷。
*肩部疼痛, 開始時較輕,
*肩部活動受限, 以上臂外展、內旋、外旋為明顯, 嚴重者不能做穿衣、梳頭、洗臉等動作。
6個鍛煉方法
①彎腰晃肩:
站立位, 彎腰伸臂, 作肩關節環轉運動, 幅度由小逐漸到大, 動作由慢到快。
②爬牆運動:
站立位, 面對牆壁, 用雙手或患手沿牆壁緩慢向上爬動, 到最大限度, 然後向下回到原位, 反復進行, 每日逐漸加大上升限度。
③體後把手:
站立位, 雙手放置於體後側, 由健側手拉住患側腕部, 漸漸向上向健側拉動, 拉至最大限度, 緩慢放下, 反復進行。
④甩手:
站立位, 肩關節放鬆, 用力甩動上肢, 使肩關節作被動前屈、後伸、內收、外展運動, 運動幅度由小到大, 儘量至最大限度。
⑤滑輪鍛煉:
將滑輪固定于高處, 一根繩索穿過滑輪。 患者站于滑輪下方, 兩手分別抓住繩索兩端, 兩手輪番拉動, 作上下往返拉動, 健側用力加大, 以牽拉患肩被動上舉活動。
⑥高舉摸耳:
坐或站位, 患肢高舉過頭, 翻過頭頂盡力摸到對側耳朵, 反復進行。 ⑦打胸:站立位, 雙臂先平舉向身體兩側作打胸鍛煉, 然後雙臂一上一下作上下往返擴胸鍛煉, 反復進行。
5個治療方法
針灸療法:
取穴有肩髃、肩髎、肩貞、臂臑、巨骨、曲池、合穀等, 並可以痛點為俞, 即阿是穴, 用瀉法。 可加電針治療。
推拿手法:
滾、拿揉肩前部、三角肌部及肩後部, 點壓、彈撥肩井、秉風、天宗、肩內陵(肩前穴)、肩貞、肩髃各穴, 扳、搖肩關節, 拔伸、抖上肢, 搓揉上肢。
初期疼痛劇烈, 宜採用輕柔手法在局部治療,
物理療法:
超短波, 紅外線、磁療及中藥離子導入等可使用, 有解痙止痛, 消除炎症等作用。
刺絡拔罐法:
阿是穴。 皮膚針叩刺使少量出血, 加拔罐。
穴位注射法:
阿是穴。 用利多卡因、維生素B12注射液, 或當歸注射液, 每穴注射1ml,隔日1次。
提供“肩周炎的中醫鍛煉治療方法”閱讀, 如果你很喜歡這些分享的“肩周炎的中醫鍛煉治療方法”內容, 希望你通過“肩周炎的中醫鍛煉治療方法”,找到通往健康之路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