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來, MM們都更換護膚品了, 自然而然混搭問題也隨之而來了。 混搭是當下熱門詞, 連美容護膚也無法免俗, 那麼到底怎樣的混搭才能使護膚品功效翻倍呢?護膚品混搭又應該注意什麼呢?

1、酒精化妝水+滋潤乳液
後果:產品搓泥
現在很多MM都喜歡使用二次清潔效果非常好的含酒精的化妝水, 可是當你使用過化妝水後馬上使用滋潤型的乳液, 這個時候你犯了大忌, 當酒精化妝水遇到滋潤乳液時, 酒精成分與油性成分碰撞出的結果就是產品搓泥, 這樣碰撞出的效果不但失去原有的護膚功效, 而且還會造成浪費。
解決方法:不含酒精的保濕水
當出現搓泥現象後, 馬上停止酒精化妝水的使用, 含有透明質酸、玻尿酸類的保濕型化妝水才是搭配滋潤型乳液的最佳選擇。 一般使用滋潤型乳液的都是幹性皮膚, 搭配保濕型化妝水, 軟化角質後的補水效果搭配後續乳液更能夠將水分牢牢鎖在肌膚當中。

2、美白精華+抗老精華
後果:紅腫、脂肪粒
當你的肌膚同時有美白需求與抗老需求的時候, 也許你會選擇美白精華與抗老精華混用, 但是我們的肌膚吸收營養的能力是有限的, 就像每週只需要敷2-3次面膜一樣,
解決方法:分時段使用產品
當你的肌膚同時有美白與抗老需求時, 避免混用護膚品帶來的可怕後你可以選擇分時段使用護膚品。 在日間時段選擇具有對抗自由基與老化因數的抗老精華在妝前按摩使用, 不但抵禦外界對皮膚的傷害還能有效防止自由基的侵蝕。
3、不同品牌+不同系列
後果:肌膚過敏
在冬季, 很多MM都會將美白功課提上日程, 面對琳琅滿目的美白產品,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使用不同品牌而且是不同系列的美白產品進行混搭使用。 冬季本就易敏感的肌膚加上不同類型的美白成分刺激, 稍不留神就會引發肌膚的敏感與紅腫現象發生。

解決方法:選擇同品牌同系產品
很多冬季突發敏感的肌膚都找不到過敏的源頭, 其實歸根結底你的混搭護膚品的使用方式才是一切敏感現象的誘因。 所以在冬季, 選擇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產品進行保養才是你的最佳選擇。
護膚品混搭風三個原則
原則1:混用時注意順序
保養品的使用順序除清潔外, 基本上是按照化妝水-精華液-凝膠-乳液-乳霜-油脂類產品。 採取這樣的原則主要目的是提高肌膚對護膚品的吸收能力。 因為如果先使用含油脂類的產品就會在皮膚上形成一層隔離膜, 從而使肌膚無法吸收水質類產品的營養, 也就無法達到最好的護膚效果。

原則2:功效相近不能一起用
人們習慣性地認為功效相近的產品放到一起使用,會有加倍的效果,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功效相近的產品所含營養成分和工作原理都是類似的;所以,混用功效相近的產品唯一的作用就是功能疊加使營養過剩,而由於皮膚的吸收能力有限,只能造成營養的浪費,甚至可能引起皮膚的排斥反應。
原則3:安撫敏感肌
針對敏感肌膚,在混用產品時應儘量選擇都含有鎮定、安撫成分的產品,如含有甘草萃取精華、常春藤精華、胡蘿蔔素、尿囊素等成分的護膚品。而且一旦皮膚出現乾燥、脫屑、發紅等不適症狀時必須立即停用,儘量降低肌膚受到地損害。
護膚品混搭七個誤區
1、多款美白產品同時用效果翻倍
功效相近的產品無論屬於哪個品牌,其所含營養成分和工作原理都是類似的;所以,混用功效相近的產品唯一的作用就是功能疊加使營養過剩,而由於皮膚的吸收能力有限,只能造成營養的浪費,甚至可能引起皮膚的排斥反應。大家最好不要同時使用作用相近的護膚品。因為這些成分和功效類似的產品在搭配組合後,其效能有時反而會相互削弱甚至抵消。

2、明星產品混搭護膚效果加倍
化妝品廠商為了節省成本以及統一化,同一系列的產品會使用相同的基礎成份和有效活性成分,所以使用統一系列是最為穩妥的方法。雖說護扶品因人而異,可能某一個組合會比你用同一個系列效果更好,但要找到那個不一定存在的“最完美組合”,你的臉要做多久的“試驗田”啊。
明星產品往往是一些成分濃度較高、見效快的產品,而且,通常還是一個系列裡最貴的。有一點是肯定的,同時用多種明星產品絕對不會讓效果翻倍,倒是有可能會有不良的反應,那麼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不要同時使用2種以上效果突出的產品,否則皮膚出了問題也弄不清是什麼產品、什麼成分在作祟。你最想解決的肌膚問題,比如祛斑美白,比如抗氧化,抗衰老,明星產品只針對一個就OK了。

3、日韓系歐美系產品混搭用
肌膚是否適應,一般跟不同派系沒有多大關係,但有一個原則,你要充分考慮混搭有沒有造成護膚步驟重複。比如大多數歐系品牌通過洗面乳+化妝水來完成清潔步驟,它們的水有二次清潔的本事,而大多數日系品牌卻是卸妝油+洗面乳,化妝水只負責去補水保濕。如果你一開始使的是卸妝油+洗面乳,這一洗面乳已經有深層 清潔的作用了,但之後你又換用了另一個具有清理皮層功效的化妝水,也就是相當於下了3次工夫。
4、嬰兒護膚品並不適合所有人
如果你皮膚健康,護膚訴求只是最基礎的保濕,那麼一款嬰兒潤膚霜也許就能滿足你。不過對於皮膚容易敏感的人或者出現皮膚問題的人來說,嬰兒護理品並非最適合的選擇。這是因為,嬰兒護膚品中也含有可能引起刺激的成分,如香料、色素、防腐劑;嬰兒護膚品除了封包功能,即在皮膚表面形成薄膜,防止水分蒸發之外,並沒有幫助抑制炎症、舒緩皮膚以及促進修復的功能。

事實上,目前市面上有適合敏感皮膚使用的保養品,也有發生皮膚問題時專用的特護類產品,都具有配方簡單安全,不含香料色素,刺激性較低的特性,功效則更全面,是比嬰兒護膚品更適合的選擇。
5、嬰幼兒用不等於零刺激
嬰幼兒產品與成人用保養品相比,到底少了什麼?首先,嬰幼兒護理品中所含的功能性成分大量減少,一般只有最簡單的保濕和滋潤成分,無任何美白、抗氧化、角質剝脫等成分,配方簡單,可能引起刺激的幾率也相對較低;其次,嬰幼兒的皮膚對細菌的抵抗力弱,所以產品中允許的細菌數遠低於成人保養品。
如果你屬於油性皮膚,還有痘痘,最好避免使用嬰兒護膚品。這是因為,嬰幼兒的皮膚皮脂腺不發達(所以看起來好像沒有毛孔),皮膚的鎖水能力相對弱,為了能在皮膚上形成結實的保護膜,大部分嬰幼兒用護膚品都以礦物質油為主。
精製的高純度礦物質油是非常有效的保濕劑,有效防止水分蒸發。不過它沒有幫助皮膚吸水或者提升天然保濕力的功能。成年人使用時,容易感覺悶熱不透氣,對於油性皮膚來說,“悶熱”是加速皮脂分泌,引發粉刺的一大原因。

6、年輕時禁用抗老產品
其實這是針對一些添加的激素類成分的抗皺產品來說的。激素類成分對於肌膚成熟的人比較適合,而對於激素分泌正常的年輕人來說,不但沒有積極作用,反而會刺激皮膚,甚至導致某些皮膚病變。25歲以後的肌膚要打響警鐘,預防第一道皺紋,要開始使用抗衰老產品。
7、植物成分也會引起敏感
來自天然的植物成分,是否就意味著更溫和?如果你問一位化妝品原料商或者配方開發人員這個問題,他會非常直接地告訴你:一切成分,都是化學成分。再號稱純天然的成分,都需通過反復的提煉,在調配過程中,又會接觸到更多的其他化學物質。“天然”、“植物”只是為了聽起來更悅耳,它們的刺激性並不低於“人工合成”,有時候刺激性反而更大。
對於皮膚耐受力低,容易敏感的人來說,需要非常謹慎地對待植物成分。蘆薈、金縷梅、玫瑰等常用的舒緩成分,也有引起刺激的可能,如果本身對這些物質過敏,就更可能引發皮疹乃至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總結:很多MM們都為自己有著靚麗的肌膚而感到驕傲,但是美麗的背後也時刻暗藏著危機。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大,很多女性朋友都不注意身體常常熬夜,或長時間對著電腦,肌膚容易受到傷害,所以冬季要格外注意肌膚的養護哦。
原則2:功效相近不能一起用
人們習慣性地認為功效相近的產品放到一起使用,會有加倍的效果,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功效相近的產品所含營養成分和工作原理都是類似的;所以,混用功效相近的產品唯一的作用就是功能疊加使營養過剩,而由於皮膚的吸收能力有限,只能造成營養的浪費,甚至可能引起皮膚的排斥反應。
原則3:安撫敏感肌
針對敏感肌膚,在混用產品時應儘量選擇都含有鎮定、安撫成分的產品,如含有甘草萃取精華、常春藤精華、胡蘿蔔素、尿囊素等成分的護膚品。而且一旦皮膚出現乾燥、脫屑、發紅等不適症狀時必須立即停用,儘量降低肌膚受到地損害。
護膚品混搭七個誤區
1、多款美白產品同時用效果翻倍
功效相近的產品無論屬於哪個品牌,其所含營養成分和工作原理都是類似的;所以,混用功效相近的產品唯一的作用就是功能疊加使營養過剩,而由於皮膚的吸收能力有限,只能造成營養的浪費,甚至可能引起皮膚的排斥反應。大家最好不要同時使用作用相近的護膚品。因為這些成分和功效類似的產品在搭配組合後,其效能有時反而會相互削弱甚至抵消。

2、明星產品混搭護膚效果加倍
化妝品廠商為了節省成本以及統一化,同一系列的產品會使用相同的基礎成份和有效活性成分,所以使用統一系列是最為穩妥的方法。雖說護扶品因人而異,可能某一個組合會比你用同一個系列效果更好,但要找到那個不一定存在的“最完美組合”,你的臉要做多久的“試驗田”啊。
明星產品往往是一些成分濃度較高、見效快的產品,而且,通常還是一個系列裡最貴的。有一點是肯定的,同時用多種明星產品絕對不會讓效果翻倍,倒是有可能會有不良的反應,那麼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不要同時使用2種以上效果突出的產品,否則皮膚出了問題也弄不清是什麼產品、什麼成分在作祟。你最想解決的肌膚問題,比如祛斑美白,比如抗氧化,抗衰老,明星產品只針對一個就OK了。

3、日韓系歐美系產品混搭用
肌膚是否適應,一般跟不同派系沒有多大關係,但有一個原則,你要充分考慮混搭有沒有造成護膚步驟重複。比如大多數歐系品牌通過洗面乳+化妝水來完成清潔步驟,它們的水有二次清潔的本事,而大多數日系品牌卻是卸妝油+洗面乳,化妝水只負責去補水保濕。如果你一開始使的是卸妝油+洗面乳,這一洗面乳已經有深層 清潔的作用了,但之後你又換用了另一個具有清理皮層功效的化妝水,也就是相當於下了3次工夫。
4、嬰兒護膚品並不適合所有人
如果你皮膚健康,護膚訴求只是最基礎的保濕,那麼一款嬰兒潤膚霜也許就能滿足你。不過對於皮膚容易敏感的人或者出現皮膚問題的人來說,嬰兒護理品並非最適合的選擇。這是因為,嬰兒護膚品中也含有可能引起刺激的成分,如香料、色素、防腐劑;嬰兒護膚品除了封包功能,即在皮膚表面形成薄膜,防止水分蒸發之外,並沒有幫助抑制炎症、舒緩皮膚以及促進修復的功能。

事實上,目前市面上有適合敏感皮膚使用的保養品,也有發生皮膚問題時專用的特護類產品,都具有配方簡單安全,不含香料色素,刺激性較低的特性,功效則更全面,是比嬰兒護膚品更適合的選擇。
5、嬰幼兒用不等於零刺激
嬰幼兒產品與成人用保養品相比,到底少了什麼?首先,嬰幼兒護理品中所含的功能性成分大量減少,一般只有最簡單的保濕和滋潤成分,無任何美白、抗氧化、角質剝脫等成分,配方簡單,可能引起刺激的幾率也相對較低;其次,嬰幼兒的皮膚對細菌的抵抗力弱,所以產品中允許的細菌數遠低於成人保養品。
如果你屬於油性皮膚,還有痘痘,最好避免使用嬰兒護膚品。這是因為,嬰幼兒的皮膚皮脂腺不發達(所以看起來好像沒有毛孔),皮膚的鎖水能力相對弱,為了能在皮膚上形成結實的保護膜,大部分嬰幼兒用護膚品都以礦物質油為主。
精製的高純度礦物質油是非常有效的保濕劑,有效防止水分蒸發。不過它沒有幫助皮膚吸水或者提升天然保濕力的功能。成年人使用時,容易感覺悶熱不透氣,對於油性皮膚來說,“悶熱”是加速皮脂分泌,引發粉刺的一大原因。

6、年輕時禁用抗老產品
其實這是針對一些添加的激素類成分的抗皺產品來說的。激素類成分對於肌膚成熟的人比較適合,而對於激素分泌正常的年輕人來說,不但沒有積極作用,反而會刺激皮膚,甚至導致某些皮膚病變。25歲以後的肌膚要打響警鐘,預防第一道皺紋,要開始使用抗衰老產品。
7、植物成分也會引起敏感
來自天然的植物成分,是否就意味著更溫和?如果你問一位化妝品原料商或者配方開發人員這個問題,他會非常直接地告訴你:一切成分,都是化學成分。再號稱純天然的成分,都需通過反復的提煉,在調配過程中,又會接觸到更多的其他化學物質。“天然”、“植物”只是為了聽起來更悅耳,它們的刺激性並不低於“人工合成”,有時候刺激性反而更大。
對於皮膚耐受力低,容易敏感的人來說,需要非常謹慎地對待植物成分。蘆薈、金縷梅、玫瑰等常用的舒緩成分,也有引起刺激的可能,如果本身對這些物質過敏,就更可能引發皮疹乃至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總結:很多MM們都為自己有著靚麗的肌膚而感到驕傲,但是美麗的背後也時刻暗藏著危機。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大,很多女性朋友都不注意身體常常熬夜,或長時間對著電腦,肌膚容易受到傷害,所以冬季要格外注意肌膚的養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