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作為一種藥用價值非常高的物, 蘆薈須根系, 無莖, 葉簇生於基部, 呈螺旋狀排列, 葉呈半直立或平行狀。 其葉汁如肥皂水, 十分滑膩。 皂質蘆薈變種較多, 如廣葉皂質蘆薈, 葉上有白色條斑、紋理清楚, 葉片寬大, 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皂質蘆薈葉片薄, 新鮮葉汁有護膚作用。 但所含黏性葉汁不如庫拉索蘆薈豐富。 多用於觀賞, 沿無大面積的產業化栽培。 特徵:既作藥用, 又可用美容。
一、蘆薈的用途:

1、內服法最簡單、最快獲得藥效的方法就是直接生吃新鮮葉片。 也可以把生的新鮮葉片製成薄片、糖醋漬品、液汁或油炒後食用。 生嚼蘆薈葉肉, 能夠起到較好的調理和保健作用。 每次生葉食量以15克為宜。 生嚼蘆薈葉片不適應者, 可採取服用新鮮葉汁的方法。 成人每次匙, 每天2-3次, 小孩和老人用量可適當減少。 用乾燥的葉片泡制茶或酒、製成粉末或顆粒狀藥劑、製成液汁等都是內服的有效方法。
2、外用法蘆薈的葉片中含有豐富的粘膠液體。 這種液體具有防潰瘍、促進傷口癒合、刺激細胞生長和止血作用。 外用時直接用新鮮葉片塗抹, 或使用蘆薈製成的外用藥酒。 外用方法都比較安全, 應注意選擇成熟度高的蘆薈葉片, 這樣療效會更好。
二、蘆薈的注意事項:
使用蘆薈治病, 首先鑒別是否是藥用蘆薈品種, 切忌把龍舌蘭、雷神或僅有觀賞價值的蘆薈品種用來防病、治病。
應該選擇芭用蘆薈品種, 注意其特點、用法並根據病因, 做到對症下藥。 正確使用蘆薈, 方能取得最佳效果。 切忌過量服用或急於求成。 正確區別中藥蘆薈(幹塊)和新鮮蘆薈在使用方法上的不同, 特別是一些炎症,

食用蘆薈時應當先做皮試, 如果沒有異常現象, 方能使用。 因為有些人的體質對蘆薈有過敏現象, 如出現紅腫、剌痛、起疙瘩、腹痛等, 嚴重的腹部還會有灼熱感。 初次內服, 若出現噁心、嘔吐或下瀉等症狀, 有的是暫時現象。 如果這種情況出現次數較為頻繁, 則應暫停用藥、減量服用或加熱服用。 過敏者如想食用, 可少量外用或內服, 等身體適應後再慢慢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