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術怎麼吃能夠治胃脹?作為一種人盡皆知的中草藥, 我們在使用的時候更要知道它的藥性。 白術是菊科植物白術的根, 其性味苦、甘, 溫。 歸脾、胃經。 健脾益氣, 燥濕利水, 止汗, 安胎。 用於脾虛食少, 腹脹泄瀉, 痰飲眩悸, 水腫, 自汗, 胎動不安。
白術能夠補脾, 益胃, 燥濕, 和中, 安胎。 治脾胃氣弱, 不思飲食, 倦怠少氣, 虛脹, 泄瀉, 痰飲, 水腫, 黃疸, 濕痹, 小便不利, 頭暈, 自汗, 胎氣不安。
1、《本經》:“主風寒濕痹, 死肌, 痙, 疸, 止汗, 除熱消食。 ”
2、《別錄》:“主大風在身面, 風眩頭痛, 目淚出, 消痰水, 逐皮間風水結腫, 除心下急滿, 及霍亂吐下不止, 利腰臍間血,
3、《藥性論》:“主大風頑痹, 多年氣痢, 心腹脹痛, 破消宿食, 開胃, 去痰誕, 除寒熱, 止下泄, 主面光悅, 駐顏去皯, 治水腫脹滿, 止嘔逆, 腹內冷痛, 吐瀉不住, 及胃氣虛冷痢。 ”

4、《唐本草》:“利小便。 ”
5、《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疾, 五勞七傷, 冷氣腹脹, 補腰膝,
6、《醫學啟源》:“除濕益燥, 和中益氣, 溫中, 去脾胃中濕, 除胃熱, 強脾胃, 進飲食, 和胃, 生津液, 主肌熱, 四肢困倦, 目不欲開, 怠惰嗜臥, 不思飲食, 止渴, 安胎。 ”
7、李杲:“去諸經中濕而理脾胃。 ”
8、王好古:“理中益脾, 補肝風虛, 主舌本強, 食則嘔, 胃脘痛, 身體重, 心下急痛, 心下水痞, 沖脈為病, 逆氣裡急, 臍腹痛。 ”
9、《本草衍義補遺》:“有汗則止, 無汗則發。 能消虛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