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癭病的病因表現與診斷

一、病因病機

癭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內傷和飲食及水土失宜, 但也與體質因素有密切關係。

1、情志內傷由於長期忿鬱惱怒或憂思鬱慮, 使氣機鬱滯、肝氣失于條達。 津液的正常循行及輸布均有賴氣的統帥。 氣機鬱滯, 則津液易於凝聚成痰。 氣滯痰凝, 壅結頸前, 則形成癭病。 其消長常與情志有關。 痰氣凝滯日久, 使氣血的運行也受到障礙而產生血行瘀滯, 則可致癭腫較硬或有結節。

2、飲食及水土失宜飲食失調, 或居住在高山地區, 水土失宜, 一則影響脾胃的功能, 使脾失健運, 不能運化水濕, 聚而生痰;二則影響氣血的正常運行,

痰氣瘀結頸前則發為癭病。 在古代癭病的分類名稱中即有泥癭土癭之名。

3、體質因素婦女的經、孕、產、乳等生理特點與肝經氣血有密切關係, 遇有情志、飲食等致病因素, 常引起氣鬱痰結、氣滯血瘀及肝鬱化火等病理變化, 故女性易患癭病。 另外, 素體陰虛之人, 痰氣鬱結之後易於化火, 更加傷陰, 易使病情纏綿。

由上可知, 氣滯痰凝壅結頸前是癭病的基本病理, 日久引起血脈瘀阻, 以致氣、痰、瘀三者合而為患。 部分病例, 由於痰氣鬱結化火, 火熱耗傷陰津, 而導致陰虛火旺的病理變化, 其中尤以肝、心兩髒陰虛火旺的病變更為突出。

癭病初起多實, 病久則由實致虛, 尤以陰虛、氣虛為主, 以致成為虛實夾雜之證。

二、臨床表現

癭病多見於女性, 以離海較遠的山區發病較多。 頸前結塊腫大是本病最主要的臨床特徵, 其塊可隨吞咽動作而上下, 觸之多柔軟、光滑。 病程日久則腫塊質地較硬, 或可捫及結節, 甚至表現為推之不移。 腫塊開始可如櫻桃或指頭大小, 一般增長緩慢, 大小程度不一, 大者可如囊如袋。 本病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症狀, 但部分有陰虛火旺病變的患者, 則出現低熱、多汗、心悸、多食易饑、面赤、脈數等症狀。

為便於辨證治療, 在繼承古代論述的同時並汲取現代應用中藥防治癭病的研究成果, 可將癭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歸納為三種類型:1、癭囊:一般頸前腫塊較大, 兩側比較對稱, 腫塊光滑、柔軟, 病程久者可捫及結節;2、癭瘤:頸前腫塊偏於一側,

或一側較大, 或兩側均大。 癭腫大小多如核桃, 質常較硬。 病情嚴重者, 腫塊增大迅速, 質堅硬, 結節高低不平, 且有較明顯的全身症狀;3、癭氣:頸前輕度或中度腫大, 腫塊對稱、光滑、柔軟。 除局部癭腫外, 一般均有比較明顯的陰虛及火旺的症狀。

三、診斷

1、多見於女性, 以離海較遠的山區發病較多。

2、頸前結塊腫大, 其塊可隨吞咽動作而上下移動, 觸之多柔軟、光滑, 病程日久則質地較硬, 或可捫及結節。

3、基礎代謝率(BMR)、甲狀腺攝碘率、血清總甲狀腺素(W4)測定及血清總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T3)測定等試驗, 以及必要時作X線檢查等, 有助於鑒別癭病的不同類型及瞭解病情的不同程度。

四、鑒別診斷

癭病需著重與瘰鬁及消渴相鑒別。

1、瘰鬁鑒別的要點, 一是患病的具體部位, 二是腫塊的性質。 癭病的腫塊在頸部正前方, 腫塊一般較大。 正如《外台秘要·癭病》說:“癭病喜當頸下, 當中央不偏兩旁也”;而瘰鬁的患病部位是在頸項的兩側, 腫塊一般較小, 每個約胡豆大, 個數多少不等, 如《外科正宗·瘰鬁論》描述說:“瘰鬁者, 累累如貫珠, 連結三五枚。 ”

2、消渴病癭病中陰虛火旺的證型, 常表現多食易饑的症狀, 應注意和消渴病相鑒別。 消渴病以多飲、多食、多尿為主要臨床表現, 三消的症狀常同時出現, 尿中常有甜味, 但頸部無腫塊。 癭病的多食易饑雖類似中消, 但不合併多飲、多尿而頸部有癭腫為主要特徵, 且伴有比較明顯的煩熱、心悸、急躁易怒、眼突、脈數等症狀。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