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禹功散臨床應用

養生之道網導讀:

禹功散臨床應用?具有行氣消腫, 逐水通便之功效。 那麼禹功散在臨床上治療哪些疾病?禹功散臨床應用, 下面一起來看看。

【方劑名】

禹功散

【出處】

《儒門事親》

【組成】

黑牽牛頭末120克, 茴香30克(炒)。

【用法】

上為細末, 以生薑自然汁調一二錢(3~6g), 臨臥服。

【方歌】

禹功散, 牽牛茴香一齊研, 行氣逐水又通便, 薑汁調下陽水痊。

【方解】

本證多由水濕邪盛, 泛溢肌膚所致。 治療以行氣消腫, 逐水通便為主。 水濕邪盛, 津液不能正常疏布, 水液停留於機體, 則遍身水腫;內聚臟腑則大便秘結, 小便不利;下注陰囊則腫脹, 墜重而痛,

發為水疝;停聚下焦, 膀胱氣化失常則小便不利。 牽牛子苦寒, 利大小便, 逐水消痰, 故為君藥;茴香辛溫, 行氣止痛, 與牽牛相伍, 增其逐水之功而無寒凝礙水之弊, 二者故為臣藥;姜汁調服利水和胃, 故為佐藥。

【功效與作用】

逐水通便, 行氣消腫。

【主治】

陽水。 遍身水腫, 腹脹喘滿, 大便秘結, 小便不利, 脈沉有力。

【配伍特點】

牽牛子辛烈, 能達右腎命門, 走精隧, 行水泄濕;茴香辛熱溫散, 能暖丹田, 袪小腸冷氣;二藥相須, 共奏逐水消腫之功。

【臨床應用】

肝硬化腹水, 腎炎水腫等屬陽水, 見有便秘, 脈沉有力者。

【加減化裁】

陰寒內盛者, 可加桂枝、川椒、吳茱萸;氣滯有寒者, 合天臺烏藥散同用;腎陽不足者, 合用腎氣丸或真武湯;氣滯水停者, 合用柴胡疏肝散或胃苓湯。

【使用注意】

本方瀉水力強, 正氣虧虛者慎用。

【文獻摘要】

《絳雪園古方選注》:“禹功者, 脾濕腫脹肉堅, 攻之如神禹決水。 牽牛苦熱, 入脾瀉濕, 欲其下走大腸, 當以舶茴辛香引之, 從戊入丙至壬, 開通陽道, 走泄濕邪, 決之使下, 一瀉無餘, 而水土得平。 ”

以上就是禹功散的一些知識, 想要瞭解更多的中醫方劑, 請繼續關注養生之道網中醫養生頻道。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