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應該注意什麼?教你健康正確的刮痧方法

我們都知道, 刮痧對人體的好處非常多, 能加速全身的血液迴圈, 促進人體內的新陳代謝。 刮痧還可以鎮痛, 風濕病患者頭痛患者可以通過刮痧來緩解症狀。 長期堅持刮痧的話對於疾病的預防也是有效果的。 刮痧雖然好處多, 但是刮痧需要注意的事項也很多, 用對的方法才有好的效果。 下面小編來給大家簡單的分享一下關於刮痧需要注意的事項。

刮痧術在清代已盛行於民間, 有些醫師也用於臨床, 當時就有老中醫完成《臨證指南醫案》一書, 其中即明確指出:「痧者, 疹之通稱, 有頭粒如粟。 」也就是說,

刮痧之後, 出現在皮膚表面、如粟的紅點疹點, 就稱為「痧」, 或「痧脹」、「痧氣」;但不是病症, 而是一種毒性反應。

簡單說, 「痧」是一種瘀結, 「瘀」就是阻塞, 也就是經絡氣血阻塞不通, 這些廢物或雜質經過刮痧後浮現於體表, 如小米狀, 這些紅色的小點會連成一片, 成紅色或紫紅色的片狀, 就稱為痧。 換句話說, 痧就是無法消化的食物、營養素, 或無法排除的代謝廢物如淋巴液、細胞外液、組織間液等累積在一起, 經由刮痧而顯現於體表。

因為人體是由數以萬計的微小細胞所組成, 細胞與細胞之間透過血管、神經、經絡相互連結, 當氣血運行不順暢時, 就會凝滯、瘀塞而形成「痧症」。 此即「百病皆可發痧」之說。

就中醫理論而言, 人體這個小宇宙必須與外在的大宇宙保持協調才行, 只要出現不協調就可能氣血瘀滯而致病。 人體內固然會因風、濕、火之氣相搏而為病, 外在環境中, 天有八風之邪, 地有濕熱之氣, 人還會因饑飽勞逸不平衡而致病。 一般而言, 人體最容易在夏秋之際, 因風、濕、熱三氣交搏而引發「痧症」,

例如中暑會出現暑痧等。 此將於「辨症」章中再詳細說明。

編輯推薦:

刮痧養生法 刮痧的操作方法及補瀉手法

身體不同刮痧部位的保健功效介紹

刮痧後的好處 刮痧後喝茶促進體內廢物的排出

中醫的基本理論是「不通則痛」, 一旦氣血循環受阻即可成「痧」, 而藉由刮痧可以排毒、去除淤積, 氣血通暢之後即可消除僵硬或腫痛。

刮痧要領

刮痧的方法隨人不同, 但不論使用何種方法, 都離不開下列範疇:

1.選擇合適的工具(器具)

一般而言, 凡是邊緣鈍而圓滑者均可, 梳子、瓷湯匙、刮痧板(材質也須講究)。 但要注意厚薄與大小, 太厚刮不出痧, 太薄容易傷及皮膚;其大小一般以小於成人手掌, 容易抓握、使力為原則。 除了刮痧板之外,

還要有藥水或潤滑油, 才不會傷到肌膚;潤滑物可選專用藥水, 或綠油精、萬金油、嬰兒油, 或含紅花、川芎、當歸等配方的刮痧膏, 或直接用紅花油、麻油, 甚至水也可以。

2.刮痧部位與順序

刮痧手法及操作順序各家不同, 通常只刮覺得不適的對應部位,

譬如中暑或胃腸、腹部不舒服, 就刮其相對應的部位, 但大多數都刮背部和四肢, 尤其女士很少刮前胸;其他如頭頸部、腹腰部等也可以刮。 通常刮痧方向都是由上而下、由內而外, 單向順刮, 不可來回重複刮。 通常刮背部夾脊穴(或稱「督脈」, 或中樞神經)時, 宜由後腦杓最突出的枕骨、大椎穴一直往下。 主風寒的膽經、膀胱經, 則由雙耳背面的高骨刮到肩膀。 而刮腰部經絡主腎, 刮上背部主心肺功能, 下背部則主肝膽脾胃。

3. 刮痧角度:

用手握著刮痧板, 厚邊貼緊掌心、薄邊與皮膚成四十五度, 單向輕刮, 不可成推、削之勢;若要刺激深部, 可與皮膚成九十度角垂直下壓, 但時間不宜過長。

4.力道

刮痧的力度猶如中藥處方中的劑量, 太輕或太重都不好;太輕沒有效果,太重易使肌肉組織受傷。一般以用力均勻、適中,由輕漸重,以能耐受的程度為限,一次的距離約刮五至十公分即可,刮到顏色不再變,就可停止。

注意!刮痧的力道愈重愈好,也不是愈痛愈有效。力道大小還有補瀉作用:一般而言,力量小、速度慢為「補」,力量大、速度快為「瀉」;力量適中、速度適中或力量小、速度快,或力量大、速度慢為「平補平瀉」。

5. 頻率:

刮痧頻率依需要及患者體質而有所不同,每次以刮二十至三十分鐘為宜。初次刮痧不宜過長,且手法不宜過重,第二次刮痧應間隔一至二周。

怎樣判斷症狀輕重

皮膚經刮痧後一定會出現紅色到深紅、紫紅,甚至紫黑、黑色等反應,這些顏色代表不同意義:

1.潮紅色(鮮紅色)表示正常或病情較輕,因為正常皮膚刮拭後一定會出現紅色的反應,那是皮下微血管破裂之故。

2.深紅色表示體內有輕微或較厲害的發炎。

3.紫紅色為瘀熱,也就是體內的氣不通或有組織發炎,身體容易出現酸痛或僵硬。

4.出現青色為痰濕,身體容易感覺疲勞。

5.紫黑色為瘀滯,表示體內有毒素累積,微循環已出現障礙。

6.黑色表示有慢性病,可能常有腹痛困擾,或經常服用藥物。

7.如出現黑色泥狀物,表示病情非常嚴重,刮痧無法處理,最好趕快送醫。

背部刮痧的好處

活血祛瘀:刮痧可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使組織間壓力得到緩解,促進刮拭組織周圍的血液迴圈,增加組織流量,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舒筋通絡:背部刮痧,使緊張的肌肉得以鬆弛,則疼痛和壓迫症狀也可以明顯減輕或消失,同時有利於病灶修復。

排除毒素:刮痧可使局部組織高度充血,血管神經受到刺激而使血管擴張,此時血流增快,吞噬作用及搬運力量加強,使體內廢物、毒素加速排除,因此血液得到淨化,全身抵抗力增加。

背部刮痧需要堅持,每天一次,效果看得見。一般堅持刮痧三天至一周,便秘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堅持半個月至一個月,就能明顯感覺身體輕盈,腹部贅肉減少。

背部刮痧後注意事項

一、背部刮痧時應避風和注意保暖

治療刮痧時應避風,注意保暖。室溫較低時應儘量減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溫時不可在電扇處或有對流風處刮痧。因刮痧時皮膚汗孔開泄,如遇風寒之邪,邪氣可通過開泄的毛孔直接人裡,不但影響刮痧的療效,還會因感受風寒引發新的疾病。

二、背部刮痧後飲熱水一杯

刮痧過程中會使汗水排泄,邪氣外排,會消耗部分體內的津液,刮痧後飲熱水一杯,不但可以補充消耗部分,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

三、背部刮痧後洗浴的時間

刮痧治療後,為避免風寒之邪侵襲,須侍皮膚毛孔閉合恢復原狀後,方可洗浴,一般約3小時左右。但在洗浴過程中,水漬未幹時,可以刮痧。因洗浴時毛孔微微開泄,此時刮痧用時少,效果顯著,但應注意保暖。

四、背部刮痧後不宜在原處補刮

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試出痧。再次刮痧時間需間隔3-6天,以皮膚上痧退為標準,平時可以補刮,以加強退痧的作用。

五、背部刮痧排毒後飲食調理

刮痧期間,飲食一定要清淡,避免過多食用油膩厚重的食物,還要針對性地調理臟腑營養。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把背部刮痧作為一種日常保健美背的方式。每週進行一次背部按摩或刮痧,堅持一段時間一定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此外,在這裡提醒各位,進行背部刮痧時要注意一定的手法來刮,力度適宜。刮痧後皮膚表面會出現紅、紫、黑斑或黑皰的現象,稱為“出痧”。這是一種刮痧後出現的正常反應,數天后可自行消失,不需作特殊處理。只要遵循以上背部刮痧前後注意事項,一般情況下,皮膚上的“瘀血”會在3-5天內逐漸消退,遲一些也不會超過1周就會恢復正常,不僅不會損害皮膚,而且由於這種方法活血化瘀,加強了局部的血液迴圈,會使皮膚變得比原來還要健康、美麗。

注意禁忌:以下這些人不能刮痧

1.重病患者:如惡性腫瘤、糖尿病、心臟病、肝炎、急性傳染病...等重大急病患者,應該立即送醫觀察並治療,以免延誤治療加重病情。

2.有出血傾向者,如白血病、嚴重血小板減少等患者嚴禁刮痧。

3.皮膚高度過敏或皮膚病患者,如皮膚破損、潰瘍或有未癒合的傷口,如青春痘、劣瘡、皮膚潰爛處,或有傳染性皮膚病,均不宜在傷口處刮拭,以免傷口擴大或造成感染。外傷、骨折者也禁刮。

4.年紀較大、體弱、孕婦、月經來潮或白帶較多、空腹時也不宜。對刮痧沒有信心或過敏,以及飯前、飯後半小時內也禁止刮痧。

5.體表有明顯大血管,以及眼睛、耳朵、鼻孔、舌、口唇五官處、前後二陰、肚臍(神闕穴)處禁刮。但可以避開血管,用點按等輕手法試刮;下肢靜脈曲張或浮腫者則用刮痧板厚邊輕手法,從下向上刮拭。此外,對尿瀦留患者只能以輕力揉按推等平補平瀉手法處理。

以上就是小編的介紹,刮痧的好處非常多,而且還能預防疾病,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刮痧,比如孕婦、皮膚病患者、心力衰竭患者等都不適合,為了保證身體的健康,在進行刮痧前最好能通過醫生確認一下自己是否適合刮痧。

編輯推薦:

刮痧養生法 刮痧的操作方法及補瀉手法

身體不同刮痧部位的保健功效介紹

刮痧後的好處 刮痧後喝茶促進體內廢物的排出

太輕或太重都不好;太輕沒有效果,太重易使肌肉組織受傷。一般以用力均勻、適中,由輕漸重,以能耐受的程度為限,一次的距離約刮五至十公分即可,刮到顏色不再變,就可停止。

注意!刮痧的力道愈重愈好,也不是愈痛愈有效。力道大小還有補瀉作用:一般而言,力量小、速度慢為「補」,力量大、速度快為「瀉」;力量適中、速度適中或力量小、速度快,或力量大、速度慢為「平補平瀉」。

5. 頻率:

刮痧頻率依需要及患者體質而有所不同,每次以刮二十至三十分鐘為宜。初次刮痧不宜過長,且手法不宜過重,第二次刮痧應間隔一至二周。

怎樣判斷症狀輕重

皮膚經刮痧後一定會出現紅色到深紅、紫紅,甚至紫黑、黑色等反應,這些顏色代表不同意義:

1.潮紅色(鮮紅色)表示正常或病情較輕,因為正常皮膚刮拭後一定會出現紅色的反應,那是皮下微血管破裂之故。

2.深紅色表示體內有輕微或較厲害的發炎。

3.紫紅色為瘀熱,也就是體內的氣不通或有組織發炎,身體容易出現酸痛或僵硬。

4.出現青色為痰濕,身體容易感覺疲勞。

5.紫黑色為瘀滯,表示體內有毒素累積,微循環已出現障礙。

6.黑色表示有慢性病,可能常有腹痛困擾,或經常服用藥物。

7.如出現黑色泥狀物,表示病情非常嚴重,刮痧無法處理,最好趕快送醫。

背部刮痧的好處

活血祛瘀:刮痧可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使組織間壓力得到緩解,促進刮拭組織周圍的血液迴圈,增加組織流量,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舒筋通絡:背部刮痧,使緊張的肌肉得以鬆弛,則疼痛和壓迫症狀也可以明顯減輕或消失,同時有利於病灶修復。

排除毒素:刮痧可使局部組織高度充血,血管神經受到刺激而使血管擴張,此時血流增快,吞噬作用及搬運力量加強,使體內廢物、毒素加速排除,因此血液得到淨化,全身抵抗力增加。

背部刮痧需要堅持,每天一次,效果看得見。一般堅持刮痧三天至一周,便秘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堅持半個月至一個月,就能明顯感覺身體輕盈,腹部贅肉減少。

背部刮痧後注意事項

一、背部刮痧時應避風和注意保暖

治療刮痧時應避風,注意保暖。室溫較低時應儘量減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溫時不可在電扇處或有對流風處刮痧。因刮痧時皮膚汗孔開泄,如遇風寒之邪,邪氣可通過開泄的毛孔直接人裡,不但影響刮痧的療效,還會因感受風寒引發新的疾病。

二、背部刮痧後飲熱水一杯

刮痧過程中會使汗水排泄,邪氣外排,會消耗部分體內的津液,刮痧後飲熱水一杯,不但可以補充消耗部分,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

三、背部刮痧後洗浴的時間

刮痧治療後,為避免風寒之邪侵襲,須侍皮膚毛孔閉合恢復原狀後,方可洗浴,一般約3小時左右。但在洗浴過程中,水漬未幹時,可以刮痧。因洗浴時毛孔微微開泄,此時刮痧用時少,效果顯著,但應注意保暖。

四、背部刮痧後不宜在原處補刮

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試出痧。再次刮痧時間需間隔3-6天,以皮膚上痧退為標準,平時可以補刮,以加強退痧的作用。

五、背部刮痧排毒後飲食調理

刮痧期間,飲食一定要清淡,避免過多食用油膩厚重的食物,還要針對性地調理臟腑營養。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把背部刮痧作為一種日常保健美背的方式。每週進行一次背部按摩或刮痧,堅持一段時間一定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此外,在這裡提醒各位,進行背部刮痧時要注意一定的手法來刮,力度適宜。刮痧後皮膚表面會出現紅、紫、黑斑或黑皰的現象,稱為“出痧”。這是一種刮痧後出現的正常反應,數天后可自行消失,不需作特殊處理。只要遵循以上背部刮痧前後注意事項,一般情況下,皮膚上的“瘀血”會在3-5天內逐漸消退,遲一些也不會超過1周就會恢復正常,不僅不會損害皮膚,而且由於這種方法活血化瘀,加強了局部的血液迴圈,會使皮膚變得比原來還要健康、美麗。

注意禁忌:以下這些人不能刮痧

1.重病患者:如惡性腫瘤、糖尿病、心臟病、肝炎、急性傳染病...等重大急病患者,應該立即送醫觀察並治療,以免延誤治療加重病情。

2.有出血傾向者,如白血病、嚴重血小板減少等患者嚴禁刮痧。

3.皮膚高度過敏或皮膚病患者,如皮膚破損、潰瘍或有未癒合的傷口,如青春痘、劣瘡、皮膚潰爛處,或有傳染性皮膚病,均不宜在傷口處刮拭,以免傷口擴大或造成感染。外傷、骨折者也禁刮。

4.年紀較大、體弱、孕婦、月經來潮或白帶較多、空腹時也不宜。對刮痧沒有信心或過敏,以及飯前、飯後半小時內也禁止刮痧。

5.體表有明顯大血管,以及眼睛、耳朵、鼻孔、舌、口唇五官處、前後二陰、肚臍(神闕穴)處禁刮。但可以避開血管,用點按等輕手法試刮;下肢靜脈曲張或浮腫者則用刮痧板厚邊輕手法,從下向上刮拭。此外,對尿瀦留患者只能以輕力揉按推等平補平瀉手法處理。

以上就是小編的介紹,刮痧的好處非常多,而且還能預防疾病,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刮痧,比如孕婦、皮膚病患者、心力衰竭患者等都不適合,為了保證身體的健康,在進行刮痧前最好能通過醫生確認一下自己是否適合刮痧。

編輯推薦:

刮痧養生法 刮痧的操作方法及補瀉手法

身體不同刮痧部位的保健功效介紹

刮痧後的好處 刮痧後喝茶促進體內廢物的排出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