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赤豆(研)1分, 伏龍肝(研)1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天灶火丹, 小兒丹發于兩膀裡尻間, 正赤, 流至陰處。
【用法用量】每用1分, 以雞子白調塗患處。
【摘錄】《普濟方》卷四○六
《外科證治全書》卷四:赤豆散【處方】赤小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痛風。 四肢上或身上一處腫痛或移動他處, 色紅參的功效與作用差成塊腫起, 按之滾熱便是。
【用法用量】蔥汁調敷。
【摘錄】《外科證治全書》卷四
《直指》卷二十四:赤豆散【處方】赤小豆1分, 吳茱萸1分, 赤色白膠1分, 厚黃柏1分,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1分, 貝母1分, 硫黃1分, 糯米(焙)1分, 虢丹(煆)半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無名瘡。
【用法用量】麻油、輕粉調末, 槐枝煎湯先洗後抹。
【摘錄】《直指》卷二十四
《內外科百病驗方大全》:赤豆散【處方】真赤小豆49粒。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未成即消, 已成即破。 主一切瘡毒。
【用法用量】加野芒麻根和雞蛋的功效與作用白調敷, 日一換。
【摘錄】《內外科百病驗方大全》
《古今醫鑒》卷九:赤豆散【處方】赤小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喉痹, 喉腫。
【用法用量】醋的功效與作用調敷腫處。 恐毒氣入喉, 難治。
【摘錄】《古今醫鑒》卷九
《仙拈集》卷三:赤豆散【處方】赤小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熱毒腮頰腫痛。
【用法用量】雞子白調塗之。
【摘錄】《仙拈集》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