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肛癰的辨證論治與預防

一、內治法

1、濕熱蘊結肛門周圍突然腫痛, 逐漸加劇, 肛周壓痛或見紅腫, 伴惡寒發熱, 口幹尿黃;舌紅, 苔黃膩, 脈數。

辨證分析:濕熱之邪蘊於肛門, 氣血不暢, 鬱而化熱, 則見肛周疼痛;正邪相搏, 則見惡寒、發熱;熱邪為患, 則出現口幹、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數為濕熱蘊結之象。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

方藥:革蘚滲濕湯合黃連解毒東加減。

2、熱毒熾盛肛門腫痛劇烈, 持續數日, 痛如雞啄, 難以人寐, 肛周紅腫熱痛, 按之有應指感, 或穿刺時有膿液;惡寒, 發熱, 口幹, 便秘, 小便黃;舌質紅, 苔黃, 脈弦滑。

辨證分析:邪熱內蘊, 日久不解,

熱勝肉腐, 肉腐即成膿, 故見腫痛劇烈, 痛如雞啄, 按之應指, 或穿刺有膿;邪正相爭, 則見惡寒、發熱;邪熱熾盛, 津液耗傷, 故見口幹、便秘;小便黃、舌紅、苔黃、脈弦滑皆為邪熱內盛之象。

治法:清熱解毒透膿。

方藥:透膿散加減。

3、陰虛毒戀肛門腫痛, 日久不消, 皮色暗紅, 成膿時間長, 潰膿稀薄, 瘡口難斂;伴午後潮熱, 心煩口幹;舌紅、少苔、脈細數。

辨證分析:肺腎陰虛, 正氣不足, 濕熱內侵, 蘊結不散, 阻礙氣機而氣血瘀滯, 故肛門腫痛, 日久不消;正氣不足則難以成膿, 正虛不能托毒外出, 故瘡口日久不愈, 膿液稀薄;陰虛內熱, 則午後潮熱, 心煩口幹, 夜寐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為陰虛內熱之象。

治法:養陰清熱解毒。

方藥:青蒿鱉甲湯合三妙丸加減。

二、外治法

1、初起實證, 用如意金黃膏(散)外敷, 位置較深者可用如意金黃散調糊灌腸。 虛證, 用沖和膏或陽和解凝膏外敷。

2、成膿宜切開排膿, 根據膿腫位置的深淺和病情緩急選擇手術方法。

3、潰後先用紅油膏, 後用生肌玉紅膏或生肌白玉膏紗條引流。 日久成瘺者, 按肛瘺處理。

其他療法

根據病情施行手術療法。

一、手術方法

1、一次性切開療法適用於淺部膿腫, 切口呈放射狀, 從膿腫最高處切向肛內感染的肛隱窩”內口, 並切除感染的肛隱窩或內口, 搔刮膿腔, 置凡士林或紅油膏紗條引流。

2、口開加掛線療法適用於高位膿腫(坐骨直腸窩膿腫, 直腸後間隙膿腫)。 具體操作方法是經局部消毒後在腰俞穴麻醉下, 先穿刺瞭解膿腫部位。 再於膿腫部位作放射狀切口,

切皮膚、皮下組織至齒線處, 再用組織鉗分離至膿腔, 引流膿液, 用雙氧水和生理鹽水清洗:腔, 修剪膿腔邊緣呈梭形, 再用探針從膿腔向肛內探查, 探通內口, 用橡皮筋從內口穿出(另一端從膿腔拉出), 將兩端收攏結紮, 膿腔內填以紅油膏紗條, 外蓋敷料。

3、單純切開引流適用於體質虛弱或不願住院治療的深部膿腫, 在壓痛最明顯或波動感明顯部位, 向肛門緣作一放射狀切口, 引流膿液, 用雙氧水和生理鹽水清洗膿腔。 紅油膏紗條三鹿, 待形成肛瘺後, 再按肛痿處理。

注意事項

1、定位要準確, 膿腫部位較深, 表面按壓波動感不明顯時宜先穿刺抽膿定位。

2、膿腫切開時, 要用手指探查膿腔, 分開膿腔間隙,

切開後換藥要保持引流通暢, 使新肉向外生長。

3、術中應儘量切開或切除原發或可疑原發肛隱窩, 防止肛瘺形成。

土術後常規配合使用抗生素, 堅持每天換藥, 內服清熱解毒中藥, 防止毒邪旁竄。

預防與調攝

一、保持肛門清潔及大便通暢。

二、少食辛辣、肥甘、炙博之晶。

三、積極治療相關病變, 如肛竇炎、直腸炎等。

四、患病後儘早治療, 防止病變範圍擴大。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