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頸癰的辨證論治與預防

一、痄腮多發於腮部, 常雙側發病;色白漫腫, 酸脹少痛;不會化膿, 7—10天消退;有傳染性。

二、娶核本病為慢性頸部淋巴結炎。 雖多由頭面瘡癤、口腔感染等疾病引起, 但結核腫形較小, 推之活動;一般不會化膿;無全身症狀。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1、風熱痰毒頸側或耳下、缺盆處白腫、熱、痛, 疼痛牽引肩部及上臂, 腫塊形如雞卵, 活動度差;伴惡寒發熱, 頭痛, 咳嗽;舌質淡紅, 苔黃, 脈浮數。

辨證分析:外感風熱痰毒之邪, 蘊結於頸側, 阻于少陽、陽明之絡, 氣血運行受阻而成腫塊;風熱犯表而有惡寒發熱、頭痛;風邪犯肺, 故有咳嗽;舌質淡紅、苔黃、脈浮數為風熱表證之象。

治法:祛風清熱, 化痰消腫。

方藥:牛蒡解肌東加減。 腫塊堅硬, 加玄參、赤芍、花粉清熱消腫。

2、肝胃火毒頸部白腫(或紅腫)、熱、痛, 腫勢散漫, 連及前頸、後項或耳下, 硬結疼痛;伴高熱, 口渴欲飲, 大便秘結, 小便黃赤;舌質紅, 苔黃膩, 脈弦滑數。

辨證分析:肝胃火毒挾痰上攻, 循經蘊結於頸部, 故腫勢散漫, 硬結疼痛;內熱熾盛, 故高熱, 口渴欲飲;陽明熱甚於內, 故口渴, 高熱煩躁, 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均為痰熱火毒熾盛之象。

治法:清熱解毒, 化痰消腫。

方藥;普濟消毒飲加減。 若紅腫硬結甚, 加生地、赤芍、花粉清熱消腫;高熱抽搐加鉤藤清肝熄風;膿成則切開排膿, 用九一丹或八二丹藥線引流, 外蓋金黃膏或紅油膏。

膿盡改用生肌散、白玉膏。

預防與調攝

1、積極治療原發病。

2、飲食宜清淡, 忌食魚腥、辛辣、炙博之品。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