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天皰瘡的辨證論治與預防

一、內治法

1、熱毒熾盛發病急驟, 紅斑, 水皰, 皮膚灼熱;伴身熱, 口渴欲飲, 煩躁不安, 大便幹結, 小便黃;舌質紅絳, 苔少而幹, 脈弦數。

辨證分析:熱毒熾盛, 迫血妄行, 故發病急驟, 紅斑, 水皰, 皮膚灼熱;熱在氣分, 故身熱煩躁, 口渴欲飲;熱結腸道, 則大便幹結;移熱于小腸則小便黃;舌質紅絳、苔少而幹、脈弦數為熱毒熾盛之象。

治法:清熱涼血解毒。

方藥:解毒瀉心東加減。 若發熱高, 煩躁甚, 加犀角以解熱清心;大便秘結, 加生大黃通腑泄熱。

2、心火脾濕皮損以大皰為主, 有口舌糜爛, 滲液;伴胃納呆滯, 發熱心煩, 小便短赤, 大便幹結;舌苔黃膩,

脈濡數。

辨證分析:濕熱之邪流溢肌膚, 故皮損以大皰為主, 並有糜爛、滲出;心主神志, 心火盛則心煩;心移熱於小腸則小便短赤;舌為心之苗, 心火甚則口舌糜爛;脾濕外泛亦可有糜爛、滲液;脾為濕困則胃納呆滯;熱結腸道則大便於結;舌苔黃膩、脈濡數為心火脾濕之象。

治法:瀉心涼血, 理脾利濕。

方藥:清脾除濕東加減。 高熱者, 加生石膏、知母以清瀉熱邪;口腔糜爛甚者, 加藏青果、金果攬以解毒利咽;水皰、糜爛嚴重者, 加茵陳以清熱利濕。

3、氣陰兩傷皮損以脫屑、葉狀結痂、水皰不斷出現為主, 病程較久;伴汗出, 口渴, 咽幹, 煩躁不安, 倦怠無力, 大便於結;舌質紅, 苔少, 脈細數。

辨證分析:熱毒熾盛, 耗傷陰津, 肌膚失養, 故皮膚以脫屑及葉狀結痂為主;熱毒壅結不解,

故水皰不斷出現;熱毒久羈則病程較久;陰液耗傷, 故口渴, 咽幹, 大便於結;陰傷內熱則煩躁;氣附於津液, 液損日久則氣亦耗, 故倦怠乏力;舌質紅、苔少、脈細數為氣陰兩傷之象。

治法:益氣養陰, 清熱解毒。

方藥:生脈飲合益胃東加減。

二、外治法

1、水皰較小未破, 面積廣泛者, 選用青黛散、石珍散等, 植物油調成糊狀, 外敷。

2、水皰破裂, 糜爛滲出者, 以地榆、銀花、野菊花各30g, 秦皮15g, 水煎濕敷。 滲出減少後, 外塗黃連膏和生肌象皮膏。

3、鱗屑、結痂多且厚者, 外塗濕瘡膏、甘草油或紫草油。

4、口腔粘膜破潰或糜爛, 選用養陰生肌散、錫類散、珠黃散等, 外吹或外塗。

預防與調攝

1、應及時給予高蛋白、高熱量、低鹽飲食, 忌食辛辣、魚腥發物。

2、局部皮損應及時處理, 保持皮膚的乾燥、清潔, 防止繼發感染。

3.久病臥床者, 應經常翻身, 防止褥瘡的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