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婦科>正文

經行浮腫

【概述】

每逢月經來潮前或行經時面目或肢體浮腫, 經後自然消退者, 稱為“經行浮腫”。 本病一般在月經來潮前3~5天即開始浮腫, 經淨後浮腫消退。 以育齡婦女多見。 中藥治療效果好, 屬中醫的經行前後諸證範圍, 相當於西醫的經前期緊張綜合征。 經行浮腫主要病因病理是脾腎陽虛, 水濕運化受困。 也有肝鬱氣滯, 水濕宣洩不利。 在經期氣血下注沖任。 脾腎愈虛或氣血壅滯, 水濕泛溢肌膚而浮腫。 治療以健脾溫腎利水為主, 輔以調經, 如因氣滯者可予理氣行滯, 化溫消腫。

【病因病理】

1、脾虛:脾主運化水濕, 脾能統血。

當經行之時, 則血注于沖任而行經, 如因脾氣素虛經行阻血下注沖任, 氣隨血下, 脾氣益虛, 水濕內聚, 泛於肌膚, 而成浮腫。

2、腎虛:腎主溫熙, 腎虛則溫熙無力, 腎陽敷布受礙, 經行時經血下注, 陰盛於下, 腎陽更虛, 溫熙乏力, 不能化氣行水, 故水泛而腫。

3、氣滯:情志久鬱, 經行不暢, 氣機不利, 升降失司, 水道通調不利, 水濕不運, 水泛為腫。

【診斷要點】

1、根據每逢月經前或月經期出現面目或肢體浮腫, 經淨後浮腫逐漸自然消退進行診斷。

2、需與慢性腎炎引起的浮腫及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引起的浮腫進行鑒別。 可作尿常規、腎功能、血肉分泌等檢查, 必要時作婦檢J超等項檢查。

3、需與營養不良性浮腫鑒別, 尤其近年來盛行減肥節食,

容易導致營養不良, 應予重視。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