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小兒食積病因與診斷

食積是因小兒餵養不當, 內傷乳食, 停積胃腸, 脾運失司所引起的一種小兒常見的脾胃病證。 臨床以不思乳食, 腹脹噯腐, 大便酸臭或便秘為特徵。 食積又稱積滯。 與西醫學消化不良相近。 本病一年四季皆可發生, 夏秋季節, 暑濕易於困遏脾氣, 發病率較高。 小兒各年齡組皆可發病, 但以嬰幼兒多見。 常在感冒、泄瀉、疳證中合併出現。 脾胃虛弱, 先天不足以及人工餵養的嬰幼兒容易反復發病。 少數患兒食積日久, 遷延失治, 脾胃功能嚴重受損, 導致小兒營養和生長發育障礙, 形體日漸羸瘦, 可轉化成疳, 故前人有“積為疳之母,

無積不成疳”之說。 《諸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候》所記載的“宿食不消候”、“傷飽候”是本病的最早記載。 其後《活幼心書》和《嬰童百問》又分別提出了“積證”和“積滯”的病名。

《保嬰撮要·食積寒熱》說:“小兒食積者, 因脾胃虛寒, 乳食不化, 久而成積。 ”明確指出了小兒食積的發生原因。

病因病機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乳食內積, 損傷脾胃。 病機為乳食不化, 停積胃腸, 脾運失常, 氣滯不行。 食積可分為傷乳和傷食。 傷於乳者, 多因乳哺不節, 食乳過量或乳液變質, 冷熱不調, 皆能停積脾胃, 壅而不化, 成為乳積。 傷於食者, 多因飲食餵養不當, 偏食嗜食, 飽食無度, 雜食亂投, 生冷不節;食物不化;或過食肥甘厚膩、柿子、大棗等不易捎化之物, 停聚中焦而發病。

正所謂“飲食自倍, 腸胃乃傷”。

乳食停積中焦, 胃失和降, 則嘔吐酸饅不消化之物;脾失運化, 升降失常, 氣機不利, 出現脘腹脹痛, 大便不利, 臭如敗卵;或積滯壅塞, 腑氣不通, 而見腹脹腹痛, 大便秘結之症。 此屬乳食內積之實證。

食積日久, 損傷脾胃, 脾胃虛弱, 運納失常, 複又生積, 此乃因積致虛;亦有先天不足, 病後失調, 脾胃虛弱, 胃不腐熟, 脾失運化, 而致乳食停滯為積, 此乃因虛致積。 二者均為脾虛夾積、虛中夾實之候。

臨床診斷

一、診斷要點

1、乳食不思或少思, 脘腹脹痛, 嘔吐酸餿, 大便溏瀉, 臭如敗卵或便秘。

2、煩躁不安, 夜間哭鬧, 或有發熱等症。

3、有傷乳、傷食史。

4、大便檢查, 有不消化食物殘渣或脂肪球。

二、鑒別診斷

厭食為餵養不當,

脾運失健所致。 除長期食欲不振, 厭惡進食外, 一般無噯氣酸腐, 大便酸臭, 脘腹脹痛之症。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