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氣陰兩虛型小兒汗證

證候表現:以盜汗為主, 伴自汗, 形體消瘦, 汗出較多, 神萎不振, 心煩少寐, 寐後汗多, 或伴低熱, 口幹, 手足心灼熱, 哭聲無力, 口唇淡紅, 舌淡, 苔少或苔剝, 脈細弱或細數。

病因病機:多見於急病、久病、重病之後失於調養, 或素體氣陰兩虛, 故形體消瘦。 氣虛不能斂陰, 陰虛易生內熱, 迫津外泄, 故汗出較多。 汗為心液, 汗出則心血暗耗, 血虛則心神不寧, 故神萎不振, 心煩少寐, 寐後汗多, 或伴低熱。 氣陰虧損, 故哭聲無力。 口唇淡紅, 舌淡, 脈細弱, 為氣血不足之象。 苔少或苔剝, 脈細數, 為陰虧之症。

治則治法:益氣養陰。

處方:生脈散加減。

出處:《中醫兒科學》·第一章常見病證(篇)·第二十二節汗證(章)

原文:氣陰兩虛症狀以盜汗為主, 伴自汗, 形體消瘦, 汗出較多, 神萎不振, 心煩少寐, 寐後汗多, 或伴低熱, 口幹, 手足心灼熱, 哭聲無力, 口唇淡紅, 舌淡, 苔少或苔剝, 脈細弱或細數。 證候分析多見於急病、久病、重病之後失於調養, 或素體氣陰兩虛, 故形體消瘦。 氣虛不能斂陰, 陰虛易生內熱, 迫津外泄, 故汗出較多。 汗為心液, 汗出則心血暗耗, 血虛則心神不寧, 故神萎不振, 心煩少寐, 寐後汗多, 或伴低熱。 氣陰虧損, 故哭聲無力。 口唇淡紅, 舌淡, 脈細弱, 為氣血不足之象。 苔少或苔剝, 脈細數, 為陰虧之症。 治法益氣養陰。 方藥生脈散加減。 本方益氣生津。 精神困頓, 食少不眠, 不時汗出,

面色無華者, 去麥冬, 加黃芪、白術、茯苓益氣健脾固表;盜汗、口幹心煩, 陰虛火旺者, 加生地、玄參、黃連、丹皮滋陰降火;口唇淡紅, 舌嫩淡者, 加當歸、遠志、龍骨、牡蠣、浮小麥益氣養心, 斂陰止汗。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