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嬰兒腹瀉治療

【概述】

嬰兒腹瀉是2歲以下嬰幼兒常見的消化道疾病, 可因飲食不當和腸道內、外感染引起, 氣候改變易誘發本病。 腸道內感染以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最多見, 病毒與真菌也可引起本病發生。 好發于夏秋季節, 臨床除腹瀉和嘔吐外, 常可伴發熱、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本病屬中醫“泄瀉”範疇。

【中成藥】

1、紅靈丹:每日2次, 每次0.3克口服。 適用濕熱瀉。

2、止瀉片:每日3次, 每次2片吞服。 適用於感寒腹瀉。

3、四神丸:每日2次, 每次3克吞服。 適用于脾腎陽虛腹瀉。

【簡便方】

1、淮山藥粉, 每日3次, 每次6~9克, 開水調服。 適用於脾虛瀉。

2、地錦草30克, 兒茶5克,

水煎後, 每日分3次口服。 適用於濕熱瀉。

3、家庭簡易口服補液方:白糖4克, 食鹽0.7克, 碳酸氫鈉0.5克, 氯化鉀0.25克, 水200毫升。

【注意事項】

1、控制飲食, 輕證腹瀉患兒, 適當減少乳食, 可用米湯代替。 重征腹瀉, 應禁食8~12小時, 病情好轉後, 逐漸恢復病前飲食。

2、勤換尿布, 大便後用溫水清洗臀部, 撲爽身粉或六一散保持乾燥, 防止尿布皮炎發生。

3、重證腹瀉患兒, 應靜脈輸液, 及時糾正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