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經燥熱型證見:鼻內乾燥, 灼熱疼痛較甚, 鼻粘膜萎縮, 鼻涕污穢, 帶黃綠色, 痂皮多, 或有少許血絲, 咽痛咽癢時而咳嗽。 舌質紅, 舌苔少, 脈細數。
清肺潤燥宣肺散邪
方藥:
1、主方清燥救肺湯(喻嘉言《醫門法律》)加減
處方:桑葉10克, 枇杷葉12克, 杏仁12克, 麥冬15克, 火麻仁15克, 石膏15克。 水煎服。
若鼻幹灼熱疼痛較甚, 加黃芩12克、菊花12克。 鼻腔粘膜萎縮甚者, 加沙參15克、何首烏15克、當歸10克。 鼻衄者, 加白茅根15克、旱蓮草15克。
2、中成藥
二冬膏, 口服, 每次9~15克, 每日2次。
補肺湯, 口服, 每次10毫升, 每日2次。
扶正養陰丸, 大蜜丸每次1丸, 每日2次, 片劑每次5片, 每日3次。
肺腎陰虛型證見:鼻內乾燥, 涕痂積留, 遇冷則頭痛、頭昏加重, 咽幹不適, 咽時微痛。 手足煩熱, 咳嗽痰少, 頭暈耳鳴, 腰酸無力, 溲黃而少。 舌質紅而幹, 脈細數。
滋養肺腎生津潤燥
方藥:
1、主方百合固金湯(汪昂《醫方集解》)加減
處方:太子參15克, 生地黃15克, 麥冬15克, 百合15克, 白芍15克, 玄參15克, 桔梗12克, 白芷10克, 甘草6克。 水煎服。
若鼻涕腥穢, 鼻氣穢臭者, 可選加桑白皮12克、黃芩12克、冬瓜仁15克。 婦女月經期症狀加重者, 加澤蘭12克、川芎10克、五靈脂10克。
2、中成藥知柏地黃丸, 口服, 每次6—9克, 每日2次。
肺脾氣虛型證見:鼻內乾燥, 鼻涕如漿如酪, 鼻氣腥臭難聞。 或見食少腹脹, 疲乏少氣, 大便時溏, 唇淡。 舌質淡紅, 脈緩弱。
補益肺脾利濕逐邪
方藥:
1、主方補中益氣湯(李杲《脾胃論》)加減
處方:黨參15克, 黃芪15克, 當歸10克, 白芍15克, 白術10克, 柴胡10克, 升麻15克。 水煎服。
若鼻粘膜潰爛, 鼻氣腥臭較甚者, 加黃柏12克、苦參12克、魚腥草15克。 嗅覺失靈者, 加蒼耳子10克、辛夷花10克、白芍10克。 鼻粘膜萎縮較甚者, 加丹參15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
2、中成藥
補中益氣丸, 口服, 每次6—10克, 每日3次。
參苓白術散(丸、膠囊), 口服, 散劑或水泛丸每次6克, 每日2次, 膠囊每次3粒, 每日3次。
鼻槁的外治法
1、滴鼻可用石蠟油、複方薄荷油或清魚肝油滴鼻, 也可用蜜糖、芝麻油加冰片少許滴鼻。
2、洗鼻將溫生理鹽水或溫開水盛於碗盆內, 囑病人低頭由鼻將水吸人, 經口吐出, 反復多次, 可洗淨鼻內痂皮及膿涕。 每日洗1一2次, 洗滌後再滴藥液, 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