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腫

很多老年人時常感覺到自己的身體體質在下降, 身體上也會出現各種不適, 這有可能是疾病的徵兆, 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腫就是一種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疾病。 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腫的護理該怎麼做呢?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腫的治療有哪些呢?就讓我們來瞭解一下吧。

發病原因

老年CSDH最主要原因是顱腦外傷, 腦萎縮和抗凝、抗血小板藥物等因素參與其發病過程。 中青年患者常需中至重度的外傷方可導致本病, 而老年人因動作遲緩、行動不便等原因易於跌倒, 且輕微的外傷就可引起重度CSDH。

顱腦外傷主要損傷橋靜脈或皮質小靜脈而出血。 老年人普遍存在腦萎縮, 可使蛛網膜下腔擴大, 橋靜脈相對拉長並充盈, 增加了血管的易損性。 腦萎縮還使顱腔相對擴大, 當頭部加速或減速運動時橋靜脈易於撕裂或斷裂而出血。

老年人顱內壓相對較低, 一旦少量硬腦膜下出血則不易自行停止, 容易形成血腫並產生包膜。 包膜中新生毛細血管內皮又分泌過量的組織型纖溶酶原啟動物(tPA), 使局部纖溶亢進;加上抗凝、抗血小板藥物的應用, 易引起包膜新生血管再出血, 導致血腫不斷擴大。 這就是老年人輕微顱腦外傷易產生明顯CSDH的原因。

發病機制

老年CSDH主要原因是因行動不便容易跌倒, 輕微外傷可導致本病。 另外,

腦和顱骨的相對運動增加, 很容易引起橋靜脈的撕裂, 即使在輕微暴力作用下, 也可能發生, 從而導致單純性硬膜下血腫。

症狀

1.外傷史輕微或不明確

中青年CSDH患者常有明確的中度、重度腦外傷史, 而老年患者多只有輕微的頭部外傷史;由於當時未引起注意或因記憶障礙而遺忘, 部分患者否認有外傷史, 能提供顱腦損傷史的只占70%左右。

2.潛伏期長

老年人外傷後至出現症狀多數在3個月以上, 有的達數年;而中青年患者多在數天至數周則出現症狀。 由於病情發展緩慢、潛伏期長, 更增加了患者及家屬對外傷史的遺忘。 因此, 仔細追問受傷史至關重要。

3.精神症狀突出

老年CSDH首發和主要症狀是精神症狀, 如癡呆、人格改變、記憶障礙、定向力、判斷力和自知力喪失等。

由於血腫僅產生腦葉或皮質受壓, 偏癱等局灶體征不明顯, 昏迷及意識障礙少見。

4.出血量大

由於包膜新生血管再出血等原因, 老年CSDH出血量比中青年大(常超過100ml), 且出血量常與症狀不成正比。

治療

1.手術治療

鑽孔沖洗引流術為治療CSDH的首選方法。 對老年人而言, 手術動作應更加輕柔, 血腫放液要慢, 防止顱壓驟降而發生腦內出血及硬膜外血腫。 術中應以溫熱鹽水反復沖洗, 盡可能去除血腫腔內全部內容物, 防止纖溶物質和FDP的殘留和術後血腫復發。 術後頭低位(15°~30°)緩慢引流, 引流管視具體情況旋轉3~5天, 當引流物色淡量少(

①血腫腔內有血凝塊。

②血腫包膜過厚且為多房性。

③老年人腦組織彈性差,

重定困難, 經引流術無效者。

2.防治併發症

術後採取頭低臥位、充分補充液體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是防止低顱壓的重要措施。 積極防治各種感染、血栓性靜脈炎及心腎功能不全是提高手術成功率的關鍵。

結語:到了老年, 身體的各項機能和免疫力都在下降, 很有可能被感染上各種疾病, 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腫就是其中的一種。 今天和大家介紹了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腫的相關內容, 希望能夠説明到大家。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