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肝腹水的發生總是先有肝實質受損, 繼而發生肝纖維化與肝細胞結節狀再生, 假小葉形成, 並引起肝內及門靜脈系統迴圈障礙, 其中血液迴圈障礙對於肝腹水的發生、進展均有重要影響, 在治療期間使用消脹散及灌腸方輔助治療可增強療效。
消脹散藥物組成:甘草、大戟、黃芪、沉香、厚樸、檳榔、大黃等中藥組成。 具體用法:取藥粉12克, 食醋調勻成糊狀, 敷於肚臍上, 外以紗棉塊覆蓋、膠布固定。 上以熱水袋熱敷。 晝敷夜取, 每次敷藥時間12小時, 每日1次。 消脹散由行氣、逐水、扶正、化瘀的藥物加工而成,
灌腸方藥物組成:大黃、枳實、厚朴、桃仁、芒硝等。 具體方法:取上述灌腸方1劑濃煎取汁100毫升~150毫升, 加50毫升~100毫升食醋, 保留灌腸, 每日1次。 灌腸方能迅速消除腹脹。 以上兩種外治法是根據中醫“急則治其標”原則, 以峻下逐水、行氣活血、瀉下消脹為, 使水毒二邪從二便排除, 從而起到消退腹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