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方劑>正文

敗毒良方中藥方劑

身上長瘡是屬於皮膚病的一種, 那麼毒瘡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種比較嚴重的毒瘡, 發背或者癰疽。 這類型的疾病症狀表現得都很嚴重, 而且治療起來也很麻煩。 這裡小編推薦敗毒良方中藥方劑給大家, 敗毒良方的功效就是治療發背、癰疽等症的, 來看敗毒良方的用法。

處方

黃芩2錢, 當歸2錢, 廣膠2錢, 懷生地黃3錢, 枳殼2錢, 連翹2錢, 懷牛膝2錢, 穿山甲2錢(酒炒)。

功能主治

一切大毒, 癰疽, 發背, 疔毒, 魚口, 對嘴, 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

水3碗, 煎1碗服之, 吃藥後隨量飲酒, 輕者2-3服, 重者5-7服。 未成形者, 服之即消;已成形者,

服之易膿易愈。

注意

孕婦忌服。

摘錄

《幼科直言》卷六。

發背

癰疽之生於脊背部位的, 統稱發背, 屬督脈及足太陽膀胱經, 系火毒內蘊所致。 分陰證和陽證兩類, 陽證又叫發背癰或叫背癰。 陰證又叫發背疽。

見《劉涓子鬼遺方》卷三。 由於臟腑俞穴皆在背脊部, 發背者多因臟腑氣血不調, 或火毒內攻, 或陰虛火盛凝滯, 使氣血蘊滯於背而發。 依其所發部位之不同, 又有上發背、中發背、下發背之分;或以上搭手、中搭手、下搭手而命名;或以其形態之不同, 又有命名為蓮子發、蜂窩發等之別。

癰疽

癰疽, 發生於體表、四肢、內臟的急性化膿性疾患, 是一種毒瘡。 癰發於肌肉, 紅腫高大, 多屬於陽症, 疽發於骨之上, 平塌色暗, 多屬於陰症。 癰疽證見局部腫脹、焮熱、疼痛及成膿等。

現代醫學解釋其為皮膚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細菌感染所致的化膿性炎, 病原菌為葡萄球菌。

病因病機

本病多由外感六淫, 過食膏粱厚味, 外傷感染等致營衛不和, 邪熱壅聚, 化腐成膿所致。

臨床表現

因發病部位不同而分為內癰、外癰兩類。

1.內癰疽生於臟腑(如胃脘癰、心癰、小腸癰等), 雖同屬癰證, 但在辨證論治上與外癰多有不同。

2.外癰疽系指發於體表的癰疽。 初起無頭, 局部紅腫熱痛, 界限分明, 易腫、易膿、易潰、易斂。 重者可有身熱、口渴、脈數等。

辨證施治

本病證治法以清熱解毒, 活血化瘀為主。

1、初起內服仙方活命飲, 外用如意金黃散;成膿期則內服透膿散, 外治切開引流, 繼用二寶丹提膿去腐;若成漏者,

可用藥線引流;膿盡則用生肌散。

2、瘡面深而惡者為疽。 是氣血為毒邪所阻滯, 發於肌肉筋骨間的瘡腫。 現分為有頭疽和無頭疽兩類。

有頭疽系發於體表、軟組織之間的陽性瘡瘍。 因其初起患部即有單個或多個白色粟米樣的瘡頭而得名。 臨證有虛實之分。 實證治宜清熱疏風, 解毒活血。 可內服仙方活命飲, 外用金黃膏貼敷;虛證又有陰虛和氣血兩虛之不同, 前者內服竹葉黃芪湯;後者內服托裡消毒散;外治法同實證。

無頭疽為發於筋骨之間或肌肉深部的陰性瘡瘍。 包括附骨疽、流痰、肩疽等。 多因毒邪深陷, 寒凝氣滯而成。 證見患部漫腫無頭, 皮色晦暗, 病程纏綿, 甚至傷筋爛骨, 難潰難斂。 治宜溫經散寒, 活血化瘀為主。

內服陽和湯, 外用陽和解凝膏。

結語:有關敗毒良方中藥方劑, 這裡就介紹這麼多。 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對敗毒良方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了。 敗毒良方的功效是幫助治療發背、癰疽等病症的。 對於這類型的疾病, 上述也介紹了很多。 希望大家多多學習關注, 生活中也要多注意。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