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鉤蟲病的治療方法

鉤蟲病的症狀主要由鉤蚴及成蟲所致, 但成蟲所致的症狀更為長久和嚴重。 鉤蚴侵入處的皮膚感到奇癢和燒灼, 繼而出現小出血點、丘疹或小皰疹, 俗稱“糞觸塊”、“糞毒”、“糞疙瘩”。 隨鉤蚴在人體內的移行, 受感染後的3-5日, 常出現喉癢、咳嗽, 重者甚至劇烈乾咳或哮喘發作。

治療方案:包括病原治療、加強營養和補充鐵劑以糾正貧血。

1、局部治療

即治療鉤蚴性皮炎。 鉤蚴感染24h內可用旋咪唑塗搽劑或15%噻苯咪唑軟膏, 塗擦患處, 3次/d, 連用2d。 可快速消腫、止癢, 還能預防呼吸道症狀的發生。

2、驅蟲治療

阿苯達唑, 2歲以上兒童及成人的劑量為400mg頓服,

隔10d重複一次。 1—2歲兒童劑量減半, 服法同成人。 或甲苯咪唑100mg, 2次/d, 連服3d, 成人與兒童相同。 此外還有氟苯咪唑、左旋咪唑和丙氯咪唑等用於鉤蟲病的治療。 須注意此類藥物對妊娠期婦女不宜應用。 嚴重心功能不全者應先予糾正, 再給予驅蟲治療。

預防:重點在於加強衛生宣教, 推廣糞便無害化處理, 改革施肥與耕作方法, 在流行區定期進行普查普治。

相關藥品:丙氯咪唑 左旋咪唑 氟苯咪唑 阿苯達唑 甲苯咪唑 噻苯咪唑 旋咪唑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