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蛔蟲病的治療方法的介紹

蛔蟲病,病名。 九蟲病之一。 蛔, 古稱蚘、蛟蛕;蛔蟲病又稱蚘蟲病、心蟲病。 是最常見的寄生蟲病, 多見於小兒。 以雜食生冷或不潔之瓜果菜蔬、肥甘飲食所致。 《諸病源候論·蚘蟲候》:“蚘蟲者, 長一尺, 亦有長五六寸。 或因府髒虛弱而動, 或因食甘肥而動。 其發動、則腹中痛, 發作腫聚, 去來上下, 痛有休息, 亦攻心痛, 口喜吐涎及吐清水。 貫傷心者則死。 ”

一、西藥治療

(1)甲苯咪唑為廣譜驅蟲藥, 目前常用的驅蟲藥的主要成分就是甲苯咪唑 , 服用時不必忌油和空腹。

(2)枸櫞酸呱嗶嗪(驅蛔靈), 它的作用是麻痹蛔蟲肌肉, 使蛔蟲失去活動能力,

最後隨糞便排出體外。 每日每公斤體重0.15克, 睡前一次服, 連服2天。

二、中藥治療

(1)一般蛔蟲症

表現為反復陣發性繞臍腹痛或反復臍周隱痛, 喜揉按, 食量或多或少, 或嗜食異物, 夜寐不安, 磨牙, 挖鼻, 咬指甲, 有吐蛔、大便排蟲史, 甚者嗜食泥土、生米炭灰等物。 多數患兒面部有淡白斑跡, 鞏膜有藍色斑點, 或唇下有細顆粒點狀隆起, 舌淡紅苔白, 脈弦細。 周圍血象檢查,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治法:驅蛔醒脾。 以四君子湯煎送追蟲丸, 藥用:黨參、白術、茯苓、甘草、檳榔、雷丸、苦楝皮、黑醜、木香、茵陳、皂角。

(2)蛔阻症

平素有吐蛔或便蛔史, 時有臍腹疼痛, 突發腹痛劇烈, 腹部包塊隆起, 或可觸及團塊, 按之軟而可移動, 嘔吐, 大便不通, 面色蒼白, 脈弦。

治法:安蛔潤下驅蟲。 方選油椒飲, 即以豆油100毫升, 油炸川椒4~6克, 以焦為度, 去川椒喝油, 分1~2次喝下。

(3)蛔厥症

有蛔蟲病史及蛔蟲症的一般症狀, 突發上腹或偏左腹部絞痛, 彎腰曲背, 肢冷汗出, 嘔吐常吐蛔, 腹痛時作時止, 可以突然痛失如常人, 重者腹痛持續, 時輕時劇, 或有畏寒發熱, 苔黃膩, 脈弦數或滑數。 治法分三步:①安蛔。 ②驅蛔。 ③調補。 方藥:陳米醋口服20~30毫升, 半小時後可再服一次。 疼痛緩解後作常規驅蟲治療, 治以安蛔驅蟲。 方選烏梅丸加減, 藥用烏梅、川椒、黃柏、檳榔、苦楝皮、乾薑、細辛。 水煎服。 蟲體排出, 腹痛緩解, 宜安蛔補脾胃, 用五味異功散:黨參、白術、茯苓、陳皮、甘草。 水煎, 日分 3次服。

三、食療法

絲瓜仁:將適量黑生絲瓜子去皮取仁, 空腹溫水送服。

每次50粒, 每日1次。 可安蛔驅蛔。 主治蛔蟲病, 臍周腹痛, 時作時止, 不思飲食, 面黃肌瘦, 鼻孔作癢, 面有蟲斑。

菜椒散:胡蘿蔔籽5克, 川椒末5克。 將胡蘿蔔籽微炒香, 研末, 與川椒末拌勻, 空腹服下, 每日2次。 可健脾驅蛔。 主治蛔蟲病, 臍周腹痛, 胃脘嘈雜, 噁心嘔吐, 面黃肌瘦。

桃葉汁飲:鮮桃葉60片。 把新鮮桃樹葉洗淨打爛, 開水沖泡, 連渣服下。 可安蛔驅蛔。 主治蛔蟲病, 小兒臍周腹痛, 鼻孔作癢, 飲食欠佳, 睡中蚧齒流涎, 面黃肌瘦。

胡椒綠豆散:胡椒、綠豆各4大粒, 同研成細末, 酒調服。 可安蛔止痛。 主治蛔蟲病, 突然發生胃脘及右脅部疼痛, 痛引背心及右肩, 並常伴蛔蟲吐出, 平時臍周腹痛時作, 面黃肌瘦, 鼻孔時癢。

四、驗方治療

取石榴樹皮15克, 洗淨入鍋,

加水500克, 煎濃汁約半碗, 清晨空腹服用, 除蛔蟲有特效。

食醋2湯匙, 6小時服1次, 連服2日, 可驅蛔蟲。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