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落枕的治療

落枕的治療方法很多, 手法理筋、針灸、藥物、熱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尤以物理療法為佳。

家人可幫助落枕者進行按摩、熱敷以減輕痛苦: 

(1)按摩:立落枕者身後, 用一指輕按頸部, 找出最痛點, 然後用一拇指從該側頸上方開始, 直到肩背部為止, 依次按摩, 對最痛點用力按摩, 直至感明顯酸脹即表示力量已夠, 如此反復按摩2~3遍, 再以空心拳輕叩按摩過的部位, 重複2~3遍。 重複上述按摩與輕叩, 可迅速使痙攣的頸肌鬆弛而止痛。  

(2)熱敷:採用熱水袋、電熱手爐、熱毛巾及紅外線燈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 必須注意防止燙傷。

 

(3)選用正紅花油、甘村山風濕油、雲香精等, 痛處擦揉, 每天2~3次, 有一定效果。  

(4)傷濕止痛膏、膨香止痛音外貼頸部痛處, 每天更換一次, 止痛效果較理想, 但病人自感貼膏後頸部活動受到一定限制, 孕婦忌用。  

(5)耳針:耳針埋穴於頸、枕區, 以食指尖按壓上述耳穴5~10分鐘, 或以食指端按摩上述耳穴。  

(6)針刺:不能前後俯仰者, 取大抒、京骨穴、昆侖穴;不能左右回顧者, 取肩外俞、後溪、風池穴。 一般可取懸鐘穴, 位於足外洞上三寸, 針4~5分, 灸3~7壯, 亦可按摩此穴, 每次15分鐘。  

(7)口服去痛片1片, 有臨時止痛之效。  

(8)改變睡眠姿勢, 調整枕頭高低, 自己扭動脖子。  

(9)如為頸椎病引起, 在體療科醫師指導下, 進行家庭自我頸椎牽引療法。  

(10)落枕嚴重者, 局部注射025%奴夫卡因10毫升,

止痛效果明顯。  

另外提供按摩治療法: 

①將左手或右手中、食、無名指併攏, 在頸部疼痛處尋找壓痛點(多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處), 由輕到重按揉5分鐘左右。 可左右手交替進行。  

②用小魚際由肩頸部從上到下, 從下到上輕快迅速擊打兩分鐘左右。  

③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風池穴、肩井穴1-2分鐘。  

④以拇指或食指點按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間, 指掌關節後5分處), 待有酸張感覺時再持續2-3分鐘。  

⑤最後進行頭頸部前屈、後仰、左右側偏及旋轉等活動, 此動作應緩慢進行, 切不可用力過猛。

物理療法

落枕的物理療法主要為電興奮療法。 將一電極置於痛點, 另一極置於其周圍, 電極間距2釐米一3釐米。 治療後, 患者作頭部運動數分鐘。 每日1—2次,

數日即可痊癒。 亦可用局部照射、局部旋磁療法及局部冷療法或濕熱敷法治療。

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風門、肩井。

阿是穴位置:頸部壓痛最顯處。

(二)治法

阿是穴, 用力揉按片刻, 常規消毒後, 以三棱針快速點刺3~5下, 或用皮膚針中等度叩打, 叩打面積, 可相當於罐具口徑。 然後, 選用適當口徑之罐具吸拔。 配穴可取1~2個, 針刺得氣後, 留針, 再於針上拔罐。 吸拔時間均為10~15分鐘。 起罐後, 可在阿是穴用艾卷迴旋灸5~7分鐘。 每日1次, 不計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260例, 均在1~3次內治癒, 其總痊癒率為100%。

體針

(一)取穴

主穴:懸鐘、養老、後溪。

配穴:內關、外關、中渚、陽陵泉。

(二)治法

以主穴為主, 每次僅取一穴, 效欠佳時, 加用或改用配穴。 懸鐘穴, 直刺1.5~1.8寸深, 用強或中等刺激,

得氣後留針15~20分鐘;養老穴, 針尖向上斜刺1.5寸, 使針感傳至肩部;後溪, 直刺0.5~0.8寸, 得氣後撚轉運針1~3分鐘, 亦可加電針刺激, 頻率40~50次/分, 連續波。 配穴, 用常規針法, 深刺, 務求得氣感強烈。 在上述任一穴位針刺時, 均須要求患者主動活動頸部, 範圍由小漸大。 留針均為15分鐘, 每日1次。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624例, 結果均在1~3次治癒, 總痊癒率達100%。

穴位電興奮

(一)取穴:

主穴:分2組。 1、養老、新設、外關、肩中俞;2、風池、肩井、大椎旁1寸、肩外俞。

(二)治法

上穴均取。 應用直流感應電療機, 取直徑為3釐米的圓形手柄電極操作。 其中陽極取第1組穴, 陰極取第2組穴。 通電前先輕揉穴位片刻, 再通以感應電, 電量漸增大至2~10V, 以患者能耐受為限, 每次通電約3~5秒鐘。 當看到患側肌肉收縮,

即改為直流電治療, 為20~40mA, 每次亦通電3~5秒鐘, 治療時令患者作頸部活動。 全部治療時間約5~10分鐘。 每日1次, 3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落枕患者242例, 結果痊癒182例, 顯效60例, 總有效率為100%。

指針

(一)取穴

主穴:外關、內關、阿是穴。

配穴:風池、肩井、肩貞、養老、天柱、風府、大椎、理想穴。

理想穴位置:風池至肩井穴之中點。

(二)治法

主穴為主, 效不佳時加配穴。 先輕拍或指按疼痛處即阿是穴1分鐘。 術者以拇指掐壓患者內關穴, 中指或食指抵于外關穴, 每次2~3分鐘, 用力由輕而重, 使壓力從內關透達外關, 患者可有酸、麻、脹、熱感, 或有此類得氣感上傳的感覺。 掐壓過程中, 宜囑患者左右旋轉頸部。 配穴, 單手拿風池穴20次, 雙手拿肩井穴20次, 餘穴可採用指壓法, 或上下左右推按,每穴1~2分鐘。上述方法每日1次,3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治療257例,結果治癒252例,緩解5例,均治1~3次,其總有效率為100%[10~12]。

耳穴壓丸

(一)取穴

主穴:頸、神門。

(二)治法

雙側主穴均用。取綠豆1~2粒,置於以市售活血止痛膏或傷濕止痛肓剪成的1×1平方釐米的方塊中,粘貼於所選耳穴,將邊緣壓緊。之後,按壓該耳穴0.5~1分鐘,手法由輕到重,至有熱脹及疼感為佳,並囑患活動頸部2~3分鐘。要求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次,貼至痊癒後去掉。

(三)療效評價

共治68例,均1次治癒。

針灸

(一)取穴

主穴:大椎。

配穴:肩井。

(二)治法

令患者端坐于椅上,頭向前傾。取准穴後,針尖偏向患側進針深度約0.5~1寸,使針感向患側頸、肩部傳導,得氣後,操作者用一手按患側肩井穴,讓患者作最大限度左右活動頸部,同時,另一手撚針3~4分鐘。如效果不顯著,取艾條長約5cm,插於針柄上點燃,至灸完後起針,穴區加拔罐10~15分鐘。每日1次。

(三)療效評價

上法共治療62例,痊癒52例,顯效6例,好轉4例,全部有效[14]。

或上下左右推按,每穴1~2分鐘。上述方法每日1次,3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治療257例,結果治癒252例,緩解5例,均治1~3次,其總有效率為100%[10~12]。

耳穴壓丸

(一)取穴

主穴:頸、神門。

(二)治法

雙側主穴均用。取綠豆1~2粒,置於以市售活血止痛膏或傷濕止痛肓剪成的1×1平方釐米的方塊中,粘貼於所選耳穴,將邊緣壓緊。之後,按壓該耳穴0.5~1分鐘,手法由輕到重,至有熱脹及疼感為佳,並囑患活動頸部2~3分鐘。要求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次,貼至痊癒後去掉。

(三)療效評價

共治68例,均1次治癒。

針灸

(一)取穴

主穴:大椎。

配穴:肩井。

(二)治法

令患者端坐于椅上,頭向前傾。取准穴後,針尖偏向患側進針深度約0.5~1寸,使針感向患側頸、肩部傳導,得氣後,操作者用一手按患側肩井穴,讓患者作最大限度左右活動頸部,同時,另一手撚針3~4分鐘。如效果不顯著,取艾條長約5cm,插於針柄上點燃,至灸完後起針,穴區加拔罐10~15分鐘。每日1次。

(三)療效評價

上法共治療62例,痊癒52例,顯效6例,好轉4例,全部有效[14]。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