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肺放線菌病的診斷

早期在臨床和X線上無特徵性改變, 故較難診斷。 確診主要依靠微生物學及組織學檢查。 從膿汁、痰液或瘺管壁的組織中找到硫磺顆粒, 或厭氧培養出致病菌可確診。

本病較易與肺結核 、支氣管癌及肺膿腫相混淆;與奴卡氏病菌病在臨床、X線表現及致病菌的形態方面頗相似, 應注意鑒別。 奴卡氏菌常侵犯中樞神經系統, 很少形成胸壁瘺管, 痰內無硫磺顆粒, 屬需氧菌。

診斷依據

1.多有口腔衛生不良、拔牙或口腔感染病史。

2.發病緩慢, 發熱、咳嗽、咳痰、咯血、痰中有硫磺顆粒, 波及胸膜可形成膿胸和胸壁瘺管並排出含硫磺色顆粒膿液。

病變可蔓延至鄰近組織或器官, 亦可血行播散。 可出現肺部濕囉音、肺實變、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積液體征。

3.胸部X線檢查:肺內散在不規則浸潤影, 可融合成大片實變, 內有透亮區。

4.痰、胸液、竇道分泌物中找到硫磺顆粒, 鏡檢為革蘭陽性的放線菌。 厭氧培養放線菌生長可確診。

5.瘺管壁活檢查見菌絲節段或硫磺顆粒可確診。

診斷檢查

診斷:根據臨床表現及痰、膿液或活檢標本找到放線菌可診斷。 在深部組織和膿液中證實有顆粒存在, 在排除真菌後有診斷意義。 除培養和組織學檢查外, 血清學等其他檢查無診斷價值。

實驗室檢查:

1.血液檢查血白細胞升高, 血沉增快。

2.病原學檢查從痰、膿液或竇道分泌物中可見直徑為0.25~3mm 的黃色顆粒。

低倍鏡下觀察呈圓形, 中央顏色較淡, 排列成放射狀, 類似孢子。 將顆粒壓碎作革蘭染色, 油鏡下可見革蘭陽性Y 形分支細菌絲。 將含有硫黃顆粒標本在厭氧條件下, 置於無抗生素的培養基上, 可見病原菌生長, 結合生化反應和菌種鑒定。 將培養的菌株注入小白鼠腹腔, 4~6 周後可見腹腔內有許多小膿腫, 切片可見“硫黃顆粒", 鏡檢可見革蘭陽性分支菌絲。

其他輔助檢查:X 線表現為支氣管肺炎, 肺實變, 其間有多個小透光區。 亦可表現為團塊狀陰影, 若經血行播散, 則表現為肺內粟粒性病變。 晚期有肺纖維化、胸膜增厚。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