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母嬰>正文

妊娠合併甲亢,藥物護航

懷胎十月, 本就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 有的孕婦寢食難安, 有的肢體浮腫, 還要為胎兒牽腸掛肚。 而有些孕婦因為合併甲亢, 則要身受更多一重的苦難。 這種情況在臨床較常見, 時不時有這樣的患者來諮詢, 一方面擔憂自己本身病情會不會惡化, 另一方面則更擔憂對胎兒有所影響。 在此, 將她們經常提及的問題集中解答, 也希望對有同種情況的“准媽媽”們有所助益。

正常妊娠可致代謝升高

正常孕婦因負擔胎兒的新陳代謝, 可出現某些代謝亢進的表現, 基礎代謝率可達35%(正常人小於15%)以上, 並出現多汗、怕熱、食欲亢進和心率增快、類似甲狀腺功能亢進(簡稱甲亢)的表現,

尤其是在妊娠4個月以後, 上述症狀變得十分明顯。 另外, 由於孕期大量激素的影響, 血清中甲狀腺素結合蛋白(TBG)增高, 對某些甲狀腺功能的測定也有影響。 因此, 必須弄清是妊娠改變了甲狀腺功能, 還是妊娠合併甲亢, 這是至關重要的。 因為前者不必治療, 後者則須及時處理。

目前認為游離T4、T3和促甲狀腺激素(TSH)可作為妊娠甲亢實驗室的診斷標準。 另外, 在甲狀腺腫大基礎上聞及血管雜音, 或有眼球突出者可確定為妊娠合併甲亢。

治療:藥物相對安全

患有甲亢的孕婦若不經治療或治療不完全, 可致流產、早產或死胎, 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發生率會增高。

另外, 也容易引起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高征)、產後感染和甲亢危象。 但甲亢孕婦若用藥不慎會導致胎兒甲低, 表現為胎兒體重增長緩慢, 胎心率偏慢, 如胎心110~120次/分, 胎動減少, 羊水偏少;藥物造成的先天性甲低胎兒, 預後可能不良, 不僅先天發育不良, 而且智力低下, 俗稱“呆小病”。 故對於妊娠合併甲亢的患者, 應該極為慎重, 選擇安全有效的治療措施。

甲亢的治療包括抗甲狀腺藥物、手術和同位素治療三種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在孕期禁用, 這是因為胎兒甲狀腺在妊娠9~10周就有濃集碘的作用, 如果應用碘的同位素行放射治療, 極易損傷胎兒的甲狀腺功能, 造成胎兒永久性先天性甲低, 即“呆小病”。 手術治療在孕早期易引起流產,

在孕晚期會導致早產, 即使在孕中期手術也有諸多風險, 如誘發甲亢危象、麻醉意外等。 而抗甲狀腺藥物治療, 則相對容易控制, 更為安全。

藥物, PTU是首選

抗甲狀腺藥物主要有丙硫氧嘧啶(PTU)、甲硫氧嘧啶(MTU)、他巴唑和甲亢平。 甲硫氧嘧啶因副作用大, 現較少使用。

PTU能較快控制甲亢, 且不易通過胎盤, 故為孕期甲亢首選藥。 PTU的用量依病情而定, 甲亢控制後可逐漸減量, 儘快減至維持量, 維持甲狀腺功能在稍高於正常的水準, 以避免母體、胎兒甲狀腺功能減退。 最低維持量為25毫克/日, 胎兒極少發生甲狀腺功能低下。

甲狀腺素不能助一臂之力

過去曾主張妊娠期甲亢患者在應用抗甲狀腺藥物時, 加用甲狀腺素以預防新生兒甲狀腺功能減退。

目前則不主張應用, 理由是:①甲狀腺素不易通過胎盤, 對胎兒無補;②增加抗甲狀腺藥物的用量, 也增加了對胎兒的副作用。

胎兒甲亢, 宮內治療

母親患甲亢的, 有1%胎兒出現胎兒甲狀腺功能亢進, 臨床表現為持續的胎兒心動過速, B超檢查發現胎兒甲狀腺腫大, 必要時可抽臍帶血檢查幫助診斷。 治療上, 主要應用易通過胎盤的抗甲亢的藥物(他巴唑)行宮內治療。 這種情況多見於母親甲亢病史超過10年, 或母親促甲狀腺素受體抗體水準增高。

是否哺乳, 一個尚有爭議的話題

多數人害怕抗甲狀腺藥物對嬰兒有影響, 不主張哺乳。 但美國兒科學會的專家們卻認為乳母應用PTU對嬰兒無影響理論根據是PTU僅少量入乳, 在乳汁中的濃度不到母血濃度的10%。
實驗資料顯示哺乳期的婦女每日服用PTU600毫克, 嬰兒通過母乳每日攝入的藥物僅為150微克, 對嬰兒的甲狀腺功能沒有影響, 但為慎重起見, 還是以不哺乳為宜。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