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兒童多動症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須知其臨床表現

為了達到更好的多動症的預防效果, 家長朋友需要對引起多動症的原因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和認識, 這樣才能保證預防多動症的方法是科學、有效的。 那常見的引起多動症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就為大家講講常見的引起多動症的原因。

常見的引起多動症的原因有:

1、腦組織器質性損害:大約85%的患兒是由於額葉或尾狀核功能障礙所致, 是常見的引起多動症的原因, 包括:①母親孕期疾病:高血壓、腎炎、貧 血、低熱、先兆流產、感冒等。 ②分娩過程異常:早產、鉗產、剖腹產、窒息、顱內出血等。 ③生後1-2年內, 中樞神經系統有感染及外傷的患兒,

發生多動症的 機會較多。

2、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有人認為, 多動症的發生, 可能是由於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 住處不能及時傳遞而造成的一種病態, 同樣屬於引起多動症的原因。 腦內神經遞質(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濃度降低, 可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活動, 使孩子動作增多。

3、遺傳因素:大約40%的多動症患兒的父母, 其同胞和其他親屬, 在其童年也患此病, 單卵孿生兒中多動症的發病率較雙卵孿生兒明顯增高, 多動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異父、異母同父)的患病率高, 而且也高於一般孩子, 上述幾點均提示遺傳因素與多動症的原因關係密切。

多動症的臨床表現如下:

(一)活動過度 活動過度是指與同年齡、同性別大多數兒童比較,

患兒的活動水準超出了與其發育相適應的應有的水準。 活動過度多起始于幼兒早期, 但也有部分患兒起始于嬰兒期。 在嬰兒期, 患兒表現為格外活潑, 愛從搖籃或小車裡向外爬, 當開始走路時, 往往以跑代步;在幼兒期後, 患兒表現為好動, 坐不住, 愛登高爬低, 翻箱倒櫃, 難以安靜地玩耍。 上學後, 因小學生的活動需要受到紀律等的限制, 患兒的活動過度症狀表現更為突出。 患兒在上課時坐不住, 在座位上扭來扭去, 小動作多, 常常咬鉛 筆、玩弄橡皮甚至書包帶, 不安心聽課而與同學說話, 甚至離開座位擾亂上課秩序;下課後招惹同學, 話多, 好奔跑喧鬧, 難以安靜地玩耍。 進入青春期後,
可見到患兒小動作減少, 但可能主觀感到坐立不安並可能常述說自己感到坐立不安。

(二)注意障礙 有注意障礙的患兒, 表現為注意很易受環境的影響而分散, 因而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暫。 他們在玩積木或其他遊戲時, 往往也顯得不專心。 他們在上課時, 專心聽課的時間短暫, 老師佈置的作業常聽不清, 以致做作業時常出現遺漏、倒置和解釋錯誤。 他們對來自各方的刺激幾乎都起反應, 不能濾過無關刺激, 例如患兒在上課 時, 窗外有鳥叫聲就將注意物件移向小鳥, 所以注意力難以集中。

治療兒童多動症的方法:

藥物治療包括中樞興奮劑、抗抑鬱藥、抗高血壓藥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 兒童腎陰不足,

虛火上升, 煩躁不安, 故有發育期的陰常不足, 陽常有餘, 可引發兒童多動症。 因此, 滋陰補腎健腦才是治療兒童多動症的中藥藥物也很多, 但是, 缺乏科學的方法驗證其療效。

1)中樞興奮劑:為首選藥。 主要用於6歲以上患兒, 可減輕多動、衝動, 改善注意力。 常用:

① 呱醋甲酯(Methylphenidate), 。 該藥有效率為75-80%;

② 匹莫林, 因為有增加急性肝衰竭的風險, 已不再推薦使用。

近十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和報導顯示, 長效、緩釋或控釋呱甲酯療效更持久, 更穩定。 有替代傳統速效呱甲酯的趨勢。

2)選擇性去甲腎上腺素重攝取抑制劑:托莫西汀。 托莫西汀是一種選擇性去甲腎上腺素重攝取抑制劑(SNRI)。 該藥是第一種被批准用於治療注意 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非興奮型藥物,

國外已經有3-4年的使用經驗, 國內也已有近2年的使用經驗, 臨床實踐表明, 該藥治療ADHD的療效與呱甲酯相 當, 副作用不明顯。 目前也是主要治療藥物之一。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