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寶寶為何會出現口吃 糾正寶寶口吃四個方法

日常生活當中有很多的孩子會出現口吃現象, 很多的孩子出現口吃是因為思維跟不上說話的速度, 大家需要注意這種情況的出現, 家長不要對孩子進行打罵, 很容易造成真正口吃, 平時大家需要注意瞭解原因, 哪些因素造成的口吃發生。

引起口吃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兩歲的孩子思維迅速發展, 說的技能趕不上思維的速度。 往往孩子想用語言表達一種思想, 但找不到合適的詞藻, 在“找合適詞藻的過程”中就出現了口吃。 這種口吃稱之為階段性的口吃, 隨著語言能力的進步, 這種口吃現象會減少,

終致消失, 不必擔心。

積極的詞藻表達不了他想說的內容, 他要在腦子裡“找”合適的詞藻, 因而說話不流暢。

情緒緊張(受到強刺激, 如嚴厲的批評, 甚至打罵), 在“追問”什麼事的時候, 用重複的字或拖長音來調整自己語言的表達方式, 需要時間, 說出來的話就有斷續現象, 也就是一種口吃。

模仿、逗樂, 形成了不良習慣, 它不是一種病。

由於你不願聽到孩子講出“結巴的話”(過去講話是流暢的), 就很注意聽他講話, 糾正他的發音, 反而給孩子多聽“結巴的話”的機會, 說“這種話”也多了。

兩三歲的兒童語言機制還不完善, 當他急於表達自己的思想時, 容易出現言語流暢節奏的障礙。

一般來說, 兩三歲兒童發生口吃現象與心理障礙沒有直接關係,

請放心, 並不是有了心理障礙才口吃的。

通過哪些症狀可以診斷是口吃, 口吃朋友說話都有何特點呢?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

口吃的表現形式也多樣化, 醫學上通常把它分為三大類:首字難髮型、語詞重複型、語句中斷型。 而96%的口吃表現為首字難發。 多數患兒初期僅有言語症狀, 部分嚴重患者可有唇、下頜、頸部肌肉痙攣、舌肌震顫、跺腳、眨眼、轉頭等因生理緊張而產生的各種伴隨動作。 此時, 父母的態度、社交受挫、精神壓力等因素可促使口吃不斷加重及伴隨動作增多。

首字難髮型:表現為第一字發音時發不出, 第一字重複, 話語中途某字發音障礙

語詞重複型:經常出現語音或音節的重複或延長, 影響說話的流暢性;

無表達內容障礙;因發音-呼吸器官的緊張性痙攣, 導致語言節奏失調

排除抽動症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 患兒說話時, 可伴有跺腳、擺手、擠眼、歪嘴、口唇顫抖、軀幹搖晃等動作。 部分患兒常易興奮或激惹, 並伴有情緒不穩和睡眠障礙等。

隨年齡的增長, 患兒還可出現焦慮不安、害羞、容易激怒, 不願參加集體活動, 上課不敢發言, 不喜歡交往, 變得孤獨退縮等情緒與行為的異常, 如不予矯治最終可導致頑固性口吃。

糾正寶寶口吃的方法如下:

當寶寶說話結巴時, 千萬不要大聲訓斥他, 應當循循善誘, 不要操之過急, 要有信心和耐心。

對寶寶進行語言訓練。 注意一定要在肌肉放鬆的情況下練習發音, 讓寶寶放慢說話速度,

延長說話時間, 反復進行訓練。

應暫時與其他患有口吃的寶寶分開, 以免相互影響。

對慣用左手的寶寶, 不要強迫改用右手。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