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新生兒高血糖症是怎麼引起的 有何預防方法

新生兒高血糖症分為醫源性、暫時性及真性, 其中真性糖尿病新生兒少見, 在生活中, 家長在發現新生兒出現了高血糖症後, 其在治療前首先是應該對新生兒高血糖症的成因進行查找的, 那麼, 新生兒高血糖症是怎麼引起的呢?

一、醫源性

醫源性高血糖症較其他病因發生率高, 常見於早產兒, 多由於輸注葡萄糖溶液的速度過快或不能耐受所致。 醫源性引起新生兒血糖增高的因素較多, 主要為:

1、血糖調節功能不成熟

對糖耐受差的新生兒, 尤其是早產兒和SGA兒, 缺乏成人所具有的Staub-Traugott效應即重複輸糖後血糖水準遞降和葡萄糖的消失率加快,

此與胰島B細胞功能不完善, 對輸入葡萄糖反應不靈敏和胰島素活性較差有關。 胎齡小、體重低和日齡越小則越明顯。 生後第1天對糖的耐受力最低。 體重小於 1kg者, 甚至不能耐受5~6mg/kg·min的葡萄糖輸注速度。

2、疾病影響

在應激狀態下, 如窒息、寒冷和敗血症等均可使腎上腺能受體興奮、兒茶酚胺和胰高糖素釋放增加、或使胰島內分泌細胞受損傷而致功能失調, 均可引起高血糖, 多為一過性, 但也有少數可持續較長時間。 如硬腫症低體溫組新生兒與正常體溫組和恢復期組的新生兒比較, 前者葡萄糖的清除率更為低下, 糖耐量下降, 組織葡萄糖的利用減少。 此與胰島反應差、胰島素分泌減少、或受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有關。

也可能與兒茶酚胺分泌增加, 使糖原分解加快, 或與血中高血糖素、皮質醇類物質水準增高、使糖原異生的作用增強有關。 有報導患嚴重低體溫、感染、硬腫症的新生兒, 血漿中的皮質醇水準顯著增高, 易合併新生兒高血糖症。 中樞神經系統損害時, 對血糖調節的影響尚不清楚, 可能與下丘腦-垂體功能受損, 使神經、內分泌對糖的調節功能紊亂所致。

新生兒高血糖症主要為醫源性, 可引起腦損害。 因此應重視血糖的監測, 做到預防為主、早期診斷及時治療, 才能降低發生率、減少腦損害。 預防的主要措施是控制葡萄糖輸入的速度, 臨床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監測

對母分娩前短時間內和新生兒在產房復蘇時用過葡萄糖者,

入病房後先查血糖(用試紙法或微量血糖法), 然後決定所需輸糖速度。

2、慎用高滲葡萄糖

在新生兒窒息復蘇時及低體溫等情況下, 應慎用25%高滲葡萄糖, 稀釋藥物以5%葡萄糖為宜, 應考慮在應激狀態下, 血糖往往不低, 且易有高血糖的可能。

3、調整輸糖速度和濃度

對早產兒、小樣兒, 尤其有中樞神經系統損害時, 輸葡萄糖速度勿大於5~6mg/(kg·min), 應監測血糖、尿糖, 以調整輸糖速度和濃度。

4、腸道外營養

進行腸道外營養的新生兒, 補充熱卡不能單靠提高葡萄糖濃度來解決, 應加用多種氨基酸液和類脂質以達全靜脈營養的目的。

新生兒高血糖症的治療方法:

1、醫源性高血糖症

應根據病情暫時停用或減少葡萄糖入量,

嚴格控制輸液速度, 並監測血糖加以調整。 腸道外營養應從葡萄糖的基礎量開始, 逐步增加。

2、重症高血糖症

伴有明顯脫水表現時, 應及時補充電解質溶液, 以迅速糾正血漿電解質紊亂狀況, 並降低血糖濃度和減少糖尿。

3、胰島素

對空腹血糖濃度>14mmol/L250mg/dl伴尿糖陽性或高血糖, 且持續不見好轉者, 可試用胰島素0.1~0.3U/kg, 6~12小時一次, 密切監測血糖和尿糖改變, 以防止低血糖的發生。

4、糾正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持續, 尿酮體陽性, 應作血氣監測, 並及時糾正酮症酸中毒。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