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發現中藥療效的“蛛絲馬跡”

編者按:很多人生病了, 不再選擇西醫, 而選擇中醫, 但是中醫治療一些慢性病, 見效不是特別快, 很容易導致半途而廢, 這樣很傷身體。 所以你知道怎麼辨別服中藥到底起沒起效果呢, 小編推薦4種辨別方法給大家。

在很多病人眼裡, 中醫治病是一件很玄妙的事情, 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 短期內, 病人根本沒有辦法看出療效。 這也導致很多病人在治療過程半途而廢。

↓點擊圖片直接進入下一頁↓

其實, 中醫治療疾病是有章可循的。 所以即使是慢性疾病, 病人也可以根據以下的“蛛絲馬跡”, 判斷自己的病情是不是在好轉。

1.臨床症狀改善:

經過治療後, 病雖然尚未痊癒, 但症狀減輕了, 如胃痛減輕了, 或是發熱的人體溫降下來了, 那就說明藥物開始起效了。

中藥的效果主要是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 切忌不可急功近利。

2.精神狀況改善:

中醫很講究看“神”, 有“得神則昌, 失神則亡”的說法。 有時候, 病人可能臨床症狀還沒改善, 比如發熱的人還是40攝氏度的體溫, 但一改病懨懨的樣子, 能跟家裡人開玩笑了, 這也是藥物起效的標誌之一。

3.胃口改善:

胃口變差不僅是進食減少的問題, 它更提示病人消化吸收功能的減退。 中醫認為, “有胃氣則生, 無胃氣則亡”。 一些平時沒有什麼疾病的老年人, 一旦無緣無故地胃口變差, 那就有可能是疾病的先兆。

所以, 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胃口逐漸好轉, 就是病情好轉的標誌之一。

4.睡眠改善:

患失眠的病人, 如果服藥後睡得香了, 自然就是治療有效的證據。 如果是其它疾病, 同時又影響了睡眠, 那睡眠的改善也說明了治療有效。 但要注意的是, 有些疾病可能會引起神志的改變, 比如嚴重的脫水、糖尿病酮症、低血糖反應、肝性腦病等, 會引起患者想睡覺甚至昏迷的情況。 這種“睡眠改善”就不能作為病情好轉的標誌。

以上所說的應該屬於通用的標準, 也就是說, 幾乎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此作為療效評價的標準。 但臨床上的疾病很多, 表現也各不相同, 碰到特殊的情況, 還是要具體分析。

總結:中藥的效果主要是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

慢慢調理, 要從身體上去感受, 試著發現中藥給你留下的蛛絲馬跡, 來判定中藥的效果, 切不可, 中途斷藥, 改成其他療法。 (文章原載于《益壽文摘》, 刊期:2012.06, 作者:陳延, 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 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 請儘快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