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週期性麻痹綜述

週期性麻痹的特徵是急性發作性彌漫性麻痹, 常於幾小時內自發地完全恢復正常。 其發作常伴血清鉀濃度改變。 最重要的一點是任何血清鉀過高(高於8mmol/L)或過低(低於2.5mmol/L)通過在靜止肌纖維膜電位上的作用而致彌漫性肌無力。 高血鉀致過極化, 使肌纖維不能去極化到引起肌纖維收縮的動作電位。 低血鉀產生去極化作用, 而致肌纖維膜上鈉通道的去極化滅活。 有些PP病人的麻痹發作不伴血清鉀濃度改變。 這提示血清鉀改變可能是繼發於肌纖維膜的某些根本的異常。 週期性麻痹臨床上可有多型。

臨床表現:

低血鉀型:於清晨或飽餐後半夜醒時出現四肢無力, 下肢重, 上肢輕, 近端重, 遠端輕。 四肢肌張力低, 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可伴口渴、心慌、肢體酸痛、腫脹、針刺樣或蟻走感;極嚴重者可有呼吸肌麻痹, 呼吸困難以及心律失常等。

臨床:是PP中最常見者。 發作常起始於10~20歲, 青春期。 一次發作可能持續幾分鐘到幾天, 平均12~48h。 發作間期一般為4~6周以上。 發作期間, 被累肌的肌張力和反射均明顯低下, 對電刺激幾乎無反應。 面、咽、胸和膈肌很少被累。 據報導有呼吸困難和死亡。 雖可見低血鉀的EKG改變, 但心肌不受累。

促發因素有活動後休息, 攝入NaC1或高糖飲食。 發作常始於睡眠期間, 醒來發現。 發作前可能有大汗淋漓。 常無明顯促發因素。 當病人感到首發症狀時,

若立即稍作活動可使發作中止。

一般說, 發作間期查體正常, 無進行性肌病的證據。 偶可見遇冷而加重的眼瞼肌強直。

病理:有時肌纖維活檢可見明顯的空泡作用。 這些空泡內為清亮的液體, 糖元染色可見少許陽性反應顆粒。 電子顯微鏡發現這些空泡是縱內漿網的擴大。 於慢性期, 其空泡可能與細胞外空間構通。

發病機理:于發作期間, 血清鉀水準明顯下降, 但很少低於2.9mmol/L。 因於此期間尿鉀排出降低, 所以血鉀下降是由於鉀突然進入體細胞內。 發作期間, 肌細胞內鉀升高。 肌纖維膜的靜止膜電位, 於發作間期下降, 發作期較高。 低鉀型PP主要異常並未清楚, 可能是肌纖維膜上一個或幾個離子通道和離子泵的改變。

如上所述, 鉀進入肌細胞可能是繼發過程。 攝入糖過多可能與血清鉀下降、肌細胞與肝細胞內鉀上升有關, 這發生於糖元迅速貯存期間。 此兩過程不是同時發生的, 攝入糖後幾小時內發生起始的鉀改變, 而PP發作常延遲8~12h。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