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脊髓壓迫症的對症療法

保持皮膚乾燥, 避免發生褥瘡, 保持大小便通暢, 防止尿路感染, 對癱肢進行按摩、鍛煉;如為高位癱瘓、注意護呼吸機能和預防肺部感染。

脊髓壓迫症是脊髓受到機械壓迫後引起的病症。 常見的病因有腫瘤、炎症、外傷等。 引起脊髓壓迫症的腫瘤可由椎管裡面的組織長出, 也可由脊椎的組織長出;此外, 還可由身體其它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到椎管內。 由椎管裡的組織及脊椎長出的腫瘤有神經鞘瘤、脊膜瘤、神經膠質瘤、血管瘤等。 這些腫瘤可發生在任何年齡, 而以20~40歲為多見。

椎管內轉移瘤的原發病灶往往是盆腔、腹腔和胸腔縱隔臟器的惡性腫瘤。

引起脊髓壓迫症的炎症以脊柱結核和硬膜外膿腫較常見。 脊柱結核如在椎管內形成肉芽腫或冷膿腫, 就可引起脊髓壓迫症;硬膜外膿腫是因化膿性細菌侵入椎管後, 在硬膜外形成膿腫。 脊柱外傷後如有脫位、骨折錯位等, 也可壓迫脊髓。

脊髓受壓後可因刺激脊髓的神經根, 引起“根性疼痛”, 也就是在受刺激神經根的感覺分佈區域內發生劇烈而尖銳的疼痛。

脊髓是傳導身體和四肢運動和感覺功能的組織。 來自身體和四肢的各種感黨必須通過脊髓傳導到腦部, 才能被感覺出來。 腦部指揮的各種運動功能則是通過脊髓傳導到身體各部位的運動器官(其中包括排尿和排便功能)才得以完成。

當脊髓受壓後, 傳導功能受阻, 受壓區下方的感覺不能傳到腦部, 以致這部分的感覺喪失, 處於麻木狀態;受壓區下方的運動器官失去腦的指揮, 導致四肢和軀幹肌肉處於癱瘓狀態, 不能動作;膀胱失去排尿功能後出現尿瀦留和尿失禁;結腸和直腸的蠕動功能失常後, 出現便秘;肛門括約肌麻痹後出現大便失禁。 這種因脊髓受壓, 在受壓區下方出現麻木和癱瘓的病態, 稱為截癱。

臨床上可根據根性疼痛的位置和截癱範圍的上界, 估計脊髓受壓的部位。 由膿腫、結核、轉移癌引起的脊髓壓迫發展迅速, 可在數天內出現嚴重的截癱;由神經鞘瘤與脊膜瘤等生長較慢的腫瘤引起的脊髓壓迫, 發展緩慢,

可在數月乃至十幾個月內緩慢發展。

通過疾病發展過程的分析和神經功能檢查, 可初步判定是否為脊髓壓迫症以及病變的部位。 進一步檢查可作脊椎X線攝片, 瞭解脊椎骨有無破壞。 轉移癌和結核能在X線攝片中看出;神經鞘瘤和脊膜瘤有時也可引起脊椎骨改變。 作腰椎穿刺也是判斷脊髓有無受壓的主要方法。 要確診脊髓壓迫症, 需進行脊髓造影和CT檢查。 脊髓造影是向椎管內注入碘苯酯或空氣, 進行X線攝片。

脊髓壓迫症大多需作手術治療。 長在脊髓外面的腫瘤可以切除, 良性腫瘤全切除後不再復發。 長在脊髓內的腫瘤不易完全切除, 切除手術可能引起症狀加重。 轉移瘤不能完全切除, 手術效果不好。

硬膜外膿腫應進行緊急手術放出椎管裡的膿液,

脊柱結核也應及時手術清除結核病灶。 如引起脊髓壓迫的病因無法切除, 可切除一部分脊椎骨(椎板), 使椎管放寬, 以減輕脊髓受壓的程度, 稱為減壓手術。 惡性腫瘤可進行放射治療和抗癌藥物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