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火或者是生病了以後都有可能出現嘔吐的現象, 所以, 我們作為大人的, 如果發現自己孩子出現嘔吐的話應該要重視起來, 及時的帶孩子做一些相關的治療, 生活中造成小孩嘔吐的原因很多, 例如著涼了、暴飲暴食、吃的過快了等等, 都會引起嘔吐, 但是家長朋友們要注意寶寶是不是腸道或者是哪裡不舒服引起的嘔心, 那麼, 小兒嘔吐的原因有哪些呢?
小兒嘔吐的發病原因:
1、消化道梗阻性嘔吐是由於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或者是後天所造成的消化道梗阻導致的。
(1)寶寶在新生兒期出現嘔吐可能有食管閉鎖、胃扭轉、幽門痙攣、幽門瓣膜、十二指腸閉鎖或狹窄環狀胰腺、腸旋轉不良、空回腸閉鎖或狹窄、直腸肛門畸形(包括肛門閉鎖或狹窄等)、消化道重複畸形及胎糞性腹膜炎。
(2)嬰幼兒期腸道阻塞性嘔吐先天性幽門狹窄、噴門遲緩消失或噴門痙攣、腸套疊和後天性腸扭轉。
(3)兒童時期嘔吐可能是因為腸壁外壓迫、胎糞性腹膜炎後遺粘連等引起的生理反應。
2、感染性嘔吐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及胃腸道的感染引起。
3、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的嘔吐各種腦炎、腦膜炎、腦出血、腦腫瘤及顱內高壓。
4、營養及代謝性紊亂嬰兒腳氣病、尿毒癥、代謝性酸中毒、糖尿病酮中毒。
5、前庭功能紊亂與美尼爾綜合征可能是由於坐車、坐飛機等引起的不適,
6、藥物及毒物刺激胃腸道。
7、其他週期性嘔吐、再發性嘔吐。
小兒嘔吐在生活中極為常見, 家長對於治療小兒嘔吐的方法也應多多瞭解:
(一)病因治療。
(二)對症處理。
1、嘔吐嚴重者須禁食4小時, 除胃穿孔外, 可用生理鹽水或1-2%碳酸氫鈉液洗胃。 注意側臥以防吐出物吸入氣管內。
2、嘔吐停止或減輕後, 可給予少量、較稠微溫易消化食物, 或米湯等流質飲食。
3、有脫水或電解質紊亂者, 應及時按需要補液和供給電解質。 若有周圍迴圈衰竭, 應按迴圈衰竭處理。
4、嘔吐頻繁者須予以止吐、鎮靜劑、如魯米那、冬眠靈、嗎叮啉栓劑等, 慎用胃複安。
5、解痙藥物, 如癲茄合劑、阿托品、654-2、普魯本辛、1-2%普魯卡因(1-2ml/歲/次)根據病情也可選用。
6、有顱內高壓、腦水腫者, 可用甘露醇、高滲葡萄糖液等脫水劑治療。
7、針刺常選用內關、中腕、足三裡等穴位。
小兒嘔吐可以使用按摩方法來緩解寶寶的不適, 具體按摩手法參考如下: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1)患兒仰臥, 家長以中指先按後揉中脘穴1分鐘。 (2)家長將雙手拇指分放于患兒劍突兩側的季肋處, 然後向兩旁分椎1~3分鐘。 (3)先掐後揉內關穴1分鐘。 (4)患兒俯臥位, 家長以拇、食、中三指, 捏拿脾俞、胃俞穴處肌肉, 各15~20次, 然後以拇指各按揉1分鐘。
2、隨證加減:(1)感受風寒者, 常用手法加:①按揉曲池、合穀穴各1分鐘。 ②推揉太陽穴50次。 ③清肺經200次, 清大腸200次。 (2)脾胃虛弱, 神疲乏力者,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1)患兒坐位或俯臥, 家長一手固定患兒頭部, 用另一、手食、中二指自上向下, 直推頸後髮際正中至大椎處300次。 (2)以拇指順運內八卦50~100次。
2、隨證加減:(1)傷食者, 加揉板門300次, 分推腹陰陽1~3分鐘。 (2)脾虛者, 加補脾經300次, 揉足三裡穴1~3分鐘。 (3)濕熱者, 加清天河水200次, 推箕門穴50次。 (4)寒吐者, 加推三關300次, 橫擦背部以熱為度。